本文作者:admin

刘宏葆资料|刘宏葆为什么调任四川

admin 2021-02-26 48
刘宏葆资料|刘宏葆为什么调任四川摘要: 南宁靠什么发展南宁什么都没有!企业?场矿?轻工业?重工业?有啥了?这几年的发展都是传销带来的..想想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南宁,上亿的资金流入..全让官府拿去做政绩工程了,也就是"表...

南宁靠什么发展

南宁什么都没有!企业?场矿?轻工业?重工业?有啥了?这几年的发展都是传销带来的..想想每年成千上万的人涌入南宁,上亿的资金流入..全让官府拿去做政绩工程了,也就是"表面工程"!你不知道吧,其实所谓的传销是地方官府搞出来的,没有官方支持,任何组织形式和企业都是发展不下去的.传销是能给地方经济带来很大发展,但是都被官方拿去做"工程"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还是那样,没啥改变!

五个走在前列发言稿

7月27日至29日,市委召开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务虚工作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省委十届五次、六次全会精神,围绕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努力实现“五个走在前列”发展目标,结合全市“十三五”规划编制,总结历史经验,分析当前形势,凝聚发展共识,集思广益谋划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市委书记蒲波主持会议并讲话。市委副书记、市长赵辉,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守培,市政协主席刘哲,市委副书记刘宏葆出席会议并分别发言。

本次会议重点围绕“扎实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成德同城化发展,打造成都副中心,创全国文明城市,构建‘四位一体’的新型城镇化体系”、“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加速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德阳经济升级版”两大专题进行讨论,市四大班子领导、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各县(市、区)和德阳经开区主要负责人、市级有关部门负责人等从各自工作实际出发,交流了思路和看法,提出了意见和建议。

听取发言后,蒲波指出,大家围绕会议主题讲真话、谏诤言,思维活跃、视野开阔,深入分析了当前德阳的发展现状及面临问题,积极探讨推进重点工作的思路和举措,给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很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务虚会议交流思想、理清思路、凝聚共识的目的。

蒲波指出,通过这次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务虚工作会议,大家围绕德阳经济社会发展,进一步树立了大德阳、大城市、大产业的理念,形成了多点支撑布局、多极增长突破、多措并举推进的共识,勾勒了美好的蓝图、提出了很好的举措、寄予了更好的未来。当前,我们正处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目标,是全市上下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各级各部门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和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认清大势、把握规律,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蒲波强调,一是市情审视要清晰。当前,德阳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发展不足、发展不快、发展不优,面临的最大困难是加快发展缺乏新动力、转型升级缺乏新科技、创新驱动缺乏新引擎,面临的最大忧虑是发展速度趋缓、忧思顾虑太多自我激励不足、标兵渐行渐远追兵越来越近。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德阳具有良好的区位、产业、技术、人才等优势,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双加速时期,发展潜力巨大。我们既要坚定信心,又要心怀忧患,综合分析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继续发扬敢为人先、敢于拼搏、敢于奉献的精神,抓住新常态下的新机遇,努力把德阳建设成为成都特大城市副中心,加快构建副中心—卫星城—卫星镇—幸福美丽新村“四位一体”的德阳全域城镇化体系,打造德阳经济升级版。

二是发展定位要科学。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仍然面临做大总量和提升质量的双重任务。要加快转方式调结构,着力方向是在发展中加快提质增效升级。第一产业要优上加优,因地制宜发展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人均水平在全省超前;第二产业要做大做强,坚持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突出增量优质、存量优化,狠抓提质增效;第三产业要补齐育强,大力发展先导型服务业,研究出台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促进服务业比重提高、业态提升。

三是工作要做实做精。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规划实际、项目实在、工作实做,措施精准、工作精细、效果精美”的要求,把心思和精力集中到专注发展上,勇于担当、主动作为,团结带领全市人民同心同德,众志成城,拼搏实干,勇于攀高,为在全省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五个走在前列”目标作出更大贡献。

会议期间,与会同志还听取了财政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中心项目主管孟祥明所作的《关于PPP操作有关问题的解读》专题报告。

市领导易杰、张述芬、刘烈东、冯发贵、陈行祝、陈彬、杨建明、何明俊、罗健、蒋建军、蒋天宝、肖龙溪、宋玉华、蒋国华、王学军、胡宗林、钱书模、梁晓军、杨震、卢也、王箭、巫建平、张志强、吴忠金、吴玉华、谢天佑、李友成,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勤,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陆广平,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成剑、市政协秘书长陈运兴等参加会议

为了让四川地震灾区的人民早日重建家园,过上幸福生活,你有什么好建议

通讯:重生,在祖国的怀抱中

  ——汶川大地震灾后重建奇迹的昭示

  新华社成都2月1日电(新华社记者刘欣欣、丛峰)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不到两年时间,四川地震灾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一片片曾是废墟的土地上,一座座新城拔地而起,学校书声琅琅,车间机器轰鸣。

  今天,当我们重新走过那些曾经令我们心酸流泪的重灾区时,我们不禁被一个又一个重建奇迹震撼了。奇迹的背后,昭示着什么呢?

  重建奇迹:当惊世界殊

  噩梦依稀。2008年5月12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大地震成为人们心中永远的伤痛:上千万间房屋倒塌损毁,6.9万人不幸遇难,到处是断裂的道路、桥梁,经济损失高达2万多亿元。

  在最初的生命救援结束后,面对几乎无处不在的帐篷、板房,更严峻的问题摆在中国面前。千余万无家可归的群众在问:我们什么时候才有房子住?几十万中小学生在问:我们何时才能回到学校上课?数千家企业在问,我们如何才能恢复生产?

  世界也在问:这么严重的破坏,中国什么时候才能恢复,5年?10年?

  前来考察的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废墟上对灾区对全国也是对全世界庄严宣示:“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具有这样的动员力和执行力。中央一声令下,中国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灾后援建行动。19个省市组成的10万援建大军迅速奔赴四川、甘肃、陕西的19个重灾县,摆开了19个战场。几千万灾区干部群众擦干眼泪,从废墟上顽强地站起来,与援建者一起,携手重建新家园。

  你能想到吗,去年秋季,重建的2960所中小学校三分之二已竣工,一多半中小学生已经回到新学校上课。今年元旦前,需要重建住房的120多万户农民99.8%已入住新房。截至去年底,四川灾区纳入国家重建整体规划的项目已开工27000多个,其中三分之二以上已竣工;完成投资5500多亿元,超过概算投资的六成;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六成以上已竣工。灾区工业企业已基本全部恢复生产,一些企业产值超过了震前水平。

  重建,绝不仅仅是简单的恢复,更是承载梦想的实验场,是重建者们大显身手的舞台。

  曾是满目疮痍的100多个重灾乡镇,转眼间大多变成了美丽的田园小镇,一步跨越10年、20年。

  在青城后山大山坳里,震前污染严重的水磨镇,如今变成了一个羌族风情浓郁、美丽如画的“小丽江”;漫步在苏州园林风格的绵竹市孝德镇,宛如置身江南水乡;走进高山峡谷里的汶川县城,残破的城市“大变脸”,让人不禁产生时空倒错之感。

  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在这里,矗立起的不仅仅是建筑,还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信心。上海的一位援建者说,在我眼里,每一幢新建筑,都是一面飘扬的国旗!

  全国一盘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制度下,祖国是个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可以集中人力、财力办大事、难事。

  对口支援,这是中国才有的奇观。

  2008年6月13日,中央作出对口支援决策后,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援建者怀着对灾区人民的深情,背负着神圣的国家使命,像军人一样纷纷奔赴灾后重建的战场。在这支大军里,有建设北京奥运会场馆的“八大主力”,有建设上海世博会的“王牌军”,有曾参加唐山大地震灾后重建的特级建设企业……19个省市的援建大军中,英才汇聚,院士、博士、硕士数以千计,许多都是百里挑一、经验丰富的优秀管理和技术人才,组成了一个空前强大的援建阵容。

  这些援建者不畏万难、忘我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为生者点燃希望。

  在19个援建省市中,上海承担的都江堰重建是实物工作量最大的,总计要完成80亿元的投资,总建筑面积达150万平方米。在两年时间里,怎么才能完成这么大的工作量?只有苦干。他们提出“白加黑”“5+2”“夜总会”工作法,就是白天晚上都工作,每周工作7天,白天下工地、夜里开总结会。上海援建总指挥薛潮说:“我们每个人都知道,每天多干两小时,孩子就可以早一个学期进学校,群众就可以早两个月住进新居。”

  在震中汶川县绵虒镇,来自珠海的工程专家张彤被称为“拼命三郎”,他几乎每天都工作到凌晨。他在援建中骨折动手术,右小腿里夹着一块钢板,仍然每天拄着拐杖下工地。记者采访他时,他的脚踝还因钢板螺丝摩擦在流血。张彤说:“不站在这里,不亲眼看到这里的一切,我们永远无法想象,这些年来,西部人民付出了怎样的牺牲。我们来到这里,不仅仅是援建,更是实践共同富裕的理想。现在东部先富起来了,支援西部是我们的责任。”

  一年多来,记者采访时走遍各个灾区,各方援建者的真心真情,让记者深深感动。

  为北川县城居民建设安置楼时,山东援建组最初只规划建设114幢、建筑面积45万平方米的“清水房”。可是当总指挥徐振溪了解到许多群众拿不出装修钱,如果借钱装修10年都还不清欠款时,便毅然决定把5000多户的“清水房”全部装修好后再交房,让所有居民拿到钥匙就能入住。

  烟台援建总指挥贺业增忘不了在北川漩坪乡山路上看到的一幕:那是一个雨天,乡小学的孩子们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去临时学校上学。家里条件好点的,给孩子租辆车,更多的孩子头上披块雨布,在泥泞险峻的山路上艰难前行。

  看到这情景,在场的援建者哭了,觉得对不起孩子们。贺业增咬着牙说:“不管条件多艰苦,不管困难有多大,我们一定要让漩坪、白坭的学校早点建起来。”此后,两所学校工地24小时不间断施工。去年4月,白坭小学成为北川县灾后第一个交付使用的小学。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建者们为灾区想得更多、更深、更远。

  青川是灾后余震最多的地区,这里大山连着大山,地质灾害频繁,连建房子的平地都难找,建设工业园区更是无地可用。浙江援建方绞尽脑汁,研究了一个“飞地工业园”的办法,在广元市城区建设“川浙合作产业园”,利税60%划归青川,预计可解决5000多人的就业问题,这是当地老百姓最期盼的事。现在,10家企业已落户此地,签约投资额超过16亿元。

  深山峡谷里的小城汶川,人口不到2万,城市还没有整体规划,从来没有污水处理厂。现在,高标准的污水处理厂、医院、学校、体育馆建好了,却有可能管不好。于是,广州援建方从长远着想,又制定了一套“智力援建”计划,通过“双向挂职”的办法,从广州抽调各类管理、技术干部到汶川重要部门挂职,同时从汶川选派干部和技术人员到广州市对口部门挂职学习,帮助汶川培养人才,提高管理城市的水平。一年多时间里,他们还帮助汶川县建立了整套城市建设管理制度,厚厚一大本,有20余万字。

  在各方支援的同时,灾区人民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建设家园。

  “出自己的力,流自己的汗,自己的事情自己干”“有手有脚有条命,天大的困难能战胜”。一年多来,这两幅出自青川县枣树村村民之手的标语,传遍灾区各个角落,成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建设美好新家园的强大精神动力。靠着这种精神,枣树村在国家户均2万元的补助下,在青川县最早全部建成了永久性住房。如今的枣树村,200多户农家院落家家插着一面五星红旗。他们感恩祖国,也为自己作为一名中国农民感到自豪。

  群众路线:在重建中生动实践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走群众路线,在恢复重建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

  震后,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多次亲临灾区,冒着不断的余震到震中映秀镇、都江堰和北川等地调查,在帐篷里。在板房中,在满是废墟的现场,同灾区群众和各级干部共商重建事宜。由下而上,再由上而下,几经反复,一个重大的决策形成了:对口支援,19个省市各拿出地方财政的1%支援19个重灾县,三年完成。不久又根据实际进展作出调整,提出“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

  灾区的情况千差万别,19个重灾区,受灾情况不同,自然条件、文化风俗、经济发展水平都不尽相同,重建必须因地制宜、百花齐放。所以中央在决策时,只定大目标、大原则,为地方自由发挥留足空间。19个援建省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北川县城在地震中损毁殆尽,是唯一一个需要异地重建的县城。负责援建的山东省做了一宏伟的规划,要在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重建一座集居住、产业为一体的现代化新县城,目标是打造一个世界水准的模范小城。

  都江堰市震后是一个“站立着的废墟”,急需重建的是学校、医院、自来水厂等公共服务设施,上海援建方把这些工程放在最优先的位置,同时结合当地农村的特点,协助当地农民打造了10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并为其产品进入上海大市场开辟了“特别通道”。

  广东省负责援建汶川县,他们把目标任务再分解,13个市分别援建13个重灾乡镇,至于各市如何建,省里只确定大原则,“规定动作”是统一的,“自选动作”各市不同。

  在重建中,各方援建者和当地党委政府都把“一切让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

  2009年3月,广州市援建汶川工作组遇到了一个意想不到的难题。他们邀请世界著名专家设计的11套汶川体育馆建筑方案,竟然没有一个能让当地群众满意的。

  疑惑之下,援建组没有贸然开工建设,而是专门成立了民意调查小分队,挨家挨户地走访、征询意见。原来,汶川县是一个藏族和羌族群众的聚居区,人们对藏羌民族特色怀有深厚的感情,认为专家设计的方案好是好,却少了点“民族味儿”。

  援建组恍然大悟,立刻请来民族建筑设计专家帮助修改新方案。当第12套既时尚现代又独具民族特色的方案公示后,赢得了当地群众的一片赞扬。如今,这座洋溢着浓郁民族风情的体育馆已矗立于滔滔的岷江河畔,高低起伏的白色屋顶如同洁白的哈达随风舞动,条块相间的红色图案如同美丽的羌红传递着幸福与欢乐。

  重建成不成功,要看群众满不满意;出现矛盾纠纷,也靠群众解决。

  距震中映秀仅一山之隔的汶川县银杏乡,在地震中损失惨重,绝大部分房屋损毁倒塌。村里有8户农民的住房损坏较轻,通过维修加固仍可使用,于是他们分别领取了三千至五千元不等的维修补贴。然而,他们后来发现重建户可以领到近2万元的补贴时,觉得不公平。当地党委、政府多次做工作,效果甚微。

>>>>精品(暖文爽文)在线阅读<<<<

最后,乡里启动了该村“一事一议”程序,召集全村人投票,结果其他村民都不支持给他们增加补贴。在群众意志面前,这几户农民无话可说。

  气壮山河的灾后重建,显示的是人民群众的力量,我们看到,从普通灾区群众到各地援建者,每个人都在充分、自由地行使着自己的权利与义务,施展自己的才能与抱负。这无数的涓滴之力,最终汇聚成排山倒海的力量。

  科学发展观:创造重建奇迹的“法宝”

  震后不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党展开。胡锦涛总书记提出:要“科学重建”,“要把灾后重建与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紧密结合起来,与主体功能区建设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保护民族文化遗产紧密结合起来,与促进灾区生态环境尽快恢复并不断改善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一个论断,化作千百万人的实践。

  震后,最让都江堰市委书记刘俊林头痛的是重建缺钱。全市12万户农民受灾,近8万户房屋倒塌或损毁,需要重建资金100多亿元。这对县级(市)的财政来说,是个天文数字,农民自身也无力承担。

  钱从哪里来?只有改革。刘俊林算了一笔账:如果把散居农户变为集中居住,全市就可以节约集体建设用地约6万亩。通过产权制度改革,让农户的宅基地流通变现,就可以“变”出一笔巨资,解决住房重建难题。

  农民王全成了改革的第一批受益者之一。他拿出400余平方米宅基地的一半,与“城里人”张先生联建,由张先生负责出资建两幢楼房,两人各得一幢。王全没掏一分现钱,就得到了一套238平方米的新楼房。

  借助这项改革,都江堰还创造了一种新的农村集中居住模式,村庄的美丽和现代化,超过许多城市住宅小区,成为当地农民新生活的梦想之地。现在,这样的居住小区已建起60多个,还有140多个正在建设中。

  以人为本,为群众雪中送炭,成了灾后重建中各方援建者不约而同的行动。

  重建过程中,浙江援建方发现,青川还有数万人喝不上干净水,部分山区百姓甚至没水喝。浙江决定把有限资金用在刀刃上,拿出3亿多元“埋入”地下,投到“看不见”的安全饮水工程上,彻底解决了当地群众的饮水难问题。新建什邡市人民医院时,北京援建者发现,按最初设计,有700多万元钱要花在门面装修上。指挥部的同志心疼了,坚决地把这笔钱“扣”了下来,改用到更需要的学校建设上。

  廉洁援建也是19个援建省市一致的追求。800多亿元的各地援建资金,两年内花完。这么多钱,怎么保证花得合理、不被贪污挪用?上海建立了三级监管体制,所有援建资金全部通过银行划转,一分钱也不经过个人之手,预算安排和实施情况全部在网上公布,每一笔钱,人们都可以随时查询。北京把负责奥运场馆的审计师请来,为重建资金“把大门”。他们对每一笔资金实行全程审计,每一笔支出、每一个环节,都有审计人员站在旁边监督,他们戏称这是“旁站式审计”。

  借鉴中国和世界上一切文化的优秀成果,提升科学重建的水准,是建设者们共同的追求。

  远在唐朝就有的羌寨——汶川县水磨镇,曾是大诗人苏轼和大画家张大千笔下的“世外桃源”。然而,震后的废墟和严重的工业污染,使这个“美女”饱受劫难。广东佛山援建组组长刘宏葆在深入了解这里的人文地理后,对自己的工作定下这样的目标:打造“人类灾后重建的典范”。中国的、日本的、瑞士的、不丹的……世界有名的山水小镇都启发着他和同事们的构思灵感。为了使镇中新建的寿溪湖既能保持水的灵性美丽,又能经得住暴雨、山洪、泥石流的冲击和泥沙的淤积,他们几次去都江堰,学习古人治水的智慧。最后,他们请来了为葛洲坝做设计的四川大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人员搞流水模型。今年初,当这个如诗如画又有着羌族风情的“小丽江”初露芳容时,她的美丽让来访者惊叹不已。

  当记者与创造这些重建奇迹的人们交谈时,一种敬意和自豪感油然而生。改革开放30多年,造就了一大批有理想、有纪律、有知识同时也是思想解放、有创造力的中国公民。这是中国最宝贵的财富。

  特殊课堂:理想信念坚定不移

  对于参加灾区重建的千千万万名共产党员来说,灾区是一所“特殊的党校”。

  2008年“七一”前夜,十几名素不相识的共产党员,聚在成都一家破旧的宾馆里,召开上海援建都江堰工作组的第一次会议——党组织民主生活会。

  会议内容只有一个:我们为什么而来?大家很快形成共识:我们是捧着一颗爱心而来,抱着一个信念而来,带着一份责任而来。投身灾后重建,是为灾区人民排忧解难,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共产党人的道德追求。

  凭着这种信念,他们的援建工作让灾区人民高度满意。当总指挥薛潮在都江堰市人民代表大会上作汇报时,众多的代表感动得流下了热泪,全场长时间热烈鼓掌。

  余震威胁,水土不服,夜以继日地工作……灾区援建工作异常艰苦,很多共产党员就是靠着坚定的信仰,始终如一地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

  大山深处的北川县白坭乡,地震后成为与世隔绝的“孤岛”。这里气候湿冷,让烟台援建副总指挥张耀征患上了关节炎,晚上只能裹着护膝在酸痛中入睡,白天就靠方便面充饥。

  张耀征很庆幸,自己来之前在电脑里拷了一部电视连续剧——《长征》。在白坭乡援建的艰苦日月里,看《长征》成了他的精神食粮。

  “这是一种很特别的感觉。”张耀征说,“长征讲述的故事,就发生在我们援建的这片土地上。这里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中国共产党人那段最艰苦,也是最伟大的历程。没有坚定的信仰和巨大的牺牲,就没有今天的中国。作为一名党员、一名援建者,我要对得起先辈们洒在这里的鲜血。”

  这种信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来北川之前,张县国没想过入党。来北川不到半年,这名潍坊三建集团的工人就想入党了。

  “以前觉得自己是个普通人,入不入党没啥概念。”张县国坦言,是抗震救灾改变了自己,“大地震时,我在家里从电视上看到,在最危险的地方、最紧急的时候,冲在第一线的都是党员。来到北川后也是这样,这么艰苦的环境,冲在最前面的也是党员。这些人哪个没有妻儿老小,可再苦再难,他们都扛着。我不知不觉地被他们吸引了。”

  今年元旦前,张县国终于成为一名预备党员。他说:“我都48岁了,入党啥也不图,就是想成为他们那样的人。”

  援建不仅仅是艰苦,有时甚至需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提起北川新县城的建设,人们永远会记住一个名字:崔学选。他是山东潍坊市原建设局党委书记、局长,也是北川新县城建设组第一任组长。

  2008年5月,到北川不久,崔学选身体就出了问题,先是腹泻,渐渐地不断发烧,体力不支,头晕目眩,走路时脚像踩棉花,要吃下平常剂量两倍的药,但他一直咬牙坚持。北川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使他的病情不断恶化。吃不上热饭、喝不上开水、洗不上热水澡,崔学选又黑又瘦,嘴上生疮,脚上起泡,腿肚子肿得一按一个坑。同事劝他回山东看病,崔学选左推右拖,就是不肯走——北川两万多群众还等他建新房子呢!

  2008年9月6日晚,崔学选倒下了。人们用担架把他抬上飞机。医院诊断:结肠癌晚期。妻子宋伟从潍坊赶来,此刻她已经认不出自己的丈夫了——黑瘦憔悴,走时75公斤的体重,只剩下了50公斤不到。主治医生叹息地对宋伟说:“太可惜了,晚来了一个月……”

  弥留之际,崔学选仍喃喃地对守在身边的84岁的老母亲说:“妈妈,等我病好了,我陪你去看一看新北川。”

  2009年7月,这位共产党员用自己的生命践行了为人民利益奋斗终生的誓言。

  距离震中只有27公里的宝兴县硗碛乡,是75年前红军翻越夹金山大雪山的起点。红军长征纪念碑耸立在这里。在汶川大地震中,硗碛乡也遭受重创,近四成的房屋毁损。

  在四川省轻灾地区对口支援重灾区的部署中,邓小平同志的家乡广安市援建硗碛乡。市委书记王建军亲自带领援建队伍赶到硗碛,像当年红军一样,踏遍每一个村庄,挨家挨户地走访藏族同胞,了解他们的困难和急需。在广安的援建下,今年元旦前,农房、学校、医院、道路等30个项目全部完工。

  回忆援建的日子,王建军很动情:“援建硗碛有特殊的意义。当年国民党追剿红军,追到这里就不追了,在他们看来,这里是藏族聚居区,前面又是海拔四五千米的夹金山大雪山,红军逃不出这个死亡之地。但是,红军帮助藏族老乡挑水、打柴、修房子,很快被藏族同胞视为朋友和亲人。在藏族同胞的帮助下,红军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成功翻越大雪山,走出了死亡之地。今天,我们搞改革搞开放,不能丢了传统。我们仍然要像当年一样,保持党同群众的血肉联系,鱼不离开水,就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在灾后重建这所“特殊党校”里,我们看到,时代在变,但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的信仰没有变。为了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社会,今天的共产党人依然像75年前红军爬雪山、过草地一样,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新长征的路上,不断创造新的奇迹,从胜利走向胜利。(参与采写记者杨三军、侯大伟、江毅、叶建平、陈健)

经济危机将会在何时波及零售业?

1.我想金融危机对零售业的影响主要存在与两点:一、金融危机导致全球经济下滑,收入水平下降,从而带来的消费水平下降;二、金融危机导致的通货膨胀压力下降,物价水平下降可以刺激消费。可以看出,这两点对国际零售业会有相反的作用,前者通过宏观经济层面传导刘宏葆资料|刘宏葆为什么调任四川来影响实体经济,时间相对之后;后者通胀压力下降可由原材料水平下滑看出,影响可能会快一点。但是综合量化看,很难分析出哪个影响会更加凸显。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2.面对国际金融危机,我国将会拉大内需来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所以我国零售业的影响应该不大。国家已经计划加大固定投资(如建铁路网),出口退税来保出口,一系列政策都表明国家度过金融危机的信心。居民收入水平不会太,大变化所以零售业不会遭受很大的影响。

3.可能要结合你的具体情况吧,如果喜欢这个行业就继续做下去。“危机”中业蕴含着机遇,看我们怎么把握了。

谢谢!

德阳市政府官员名单有谁知道

德阳市公众信息网。

市委书记李向志,副书记丁成明

市委常委:李向志 陈新有 丁成明 刘宏葆 张述芬 左正 冯发贵 江兆兵 陈行祝 朱家德陈彬 杨恩林 杨建明

市政府

市长陈新有,副市长刘宏葆 陈行祝 杨恩林 宋玉华 李思清 肖龙溪 何明俊 梁晓军

四川汶川导游词!

各位游客,大家好!

现在我们将沿国道213线前往水磨镇。透过车窗,大家可以看到一栋栋依山而建、青瓦粉墙的川西民居。它们和周围的农田果园、山花修竹组合在一起,呈现给我们一道靓丽的田园风景线,这里就是集中村,温家宝总理盛赞说:“这才是社会主义新农村!”

1.集中村——总理来过我的家

集中村位于漩口镇东南部,寿溪河左岸。它东接都江堰,南邻水磨镇,西靠卧龙自然保护区,北通九寨、黄龙世界遗产地,距都江堰市25公里,距汶川县城70公里。“5?12”大地震时,距离震中只有10公里的集中村261户全部受灾,552间房屋倒塌,4人遇难。

灾难发生后,为帮助村民重建家园,负责对口援建的广东省中山市分别给予村民每户1万元的补助,先后投入资金1000万元为村民修建小公园、健身广场、活动中心,修复、硬化村组道路,铺设用水管道,架设有线电视,修建村民医疗室、图书室、超市、技术学校等。为帮助村民致富,根据集中村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政府和援建组帮助村民发展特色种植、养殖业。我们看到路旁这些成片种植的植物都是猕猴桃,现在全村种植猕猴桃约400亩。

重建后,青瓦、白墙、灰墙根、雕花木窗,一座座崭新的有着浓郁川西民居风格的院落拔地而起,错落有致地分布在山坡上。房前是花园或者用木头搭建的休闲房,屋角屋后是葱郁的果树、玉米、野菜和猕猴桃种植园,俨然一片世外桃源。

农家休闲旅游是集中村另一个发展重点。这里的特色美食有腊猪蹄、老腊肉、洋芋糍粑、玉米馍等农家菜和竹笋、蕨菜、山珍野菌、核桃花等环保绿色野菜。游客除欣赏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空气外,还可以参加风车、磨豆花、锅庄舞等体验性娱乐项目。

现在请大家看看我们窗外的这家农家小院,院门口的木牌上写着什么?“总理来过我的家”。对,这家农家乐的名字就叫“总理来过我的家”,老板是村民陈茂元。

2009年1月25日是农历的大年三十,温家宝总理到北川、德阳、汶川等地震重灾区与灾区人民一起过年。来到集中村时,总理在我们刚才看到的陈茂元家和陈家人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状况,还问到他们对今后生活的打算。总理鼓励他们要搞好农业生产,种好猕猴桃,办好农家乐,日子就会越过越好。

现在集中村不仅是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样本、灾后重建的示范村,还是阿坝州“三百”示范工程中打造出的精品旅游村寨。所谓“三百”示范工程,是阿坝州委、州政府在灾后重建的基础上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提出的一项战略举措:用一年的时间,在全州范围内集中建设特色鲜明、环境优美、设施完善、功能配套的“一百个特色魅力乡镇”、“一百个精品旅游村寨”和“一百个幸福美丽家园村寨”。

2.水磨镇 各位游客,前方就是有着“汶川生态新城,西羌文化名镇”之称的水磨镇。重建之后的水磨镇正如它的名字一样,是“一幅山水大图”、一张真正的水墨画。

水磨镇坐落于汶川县东南部,距成都70公里。东与都江堰接壤,南与崇州市毗邻,西与三江自然保护区相连,东北面与漩口镇相邻。地形南高北低,海拔862—2797米,属高山峡谷地区,我们右前方是岷江的支流寿溪河,它由西向东北方向流经全境。水磨镇幅员面积88平方公里,是汶川县第二大镇,辖18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2万余人,是一个羌、藏、回、汉等民族聚居的农业大镇和工业重镇。

水磨曾是灌县的管辖范围,叫做“老人村”,有“长寿之乡”的美誉。北宋大文豪苏轼在他的《和桃花源诗并序》中写道:“世传桃源事,多过其实……蜀地青城山老人村,有见五世孙者,道极险远,生不识盐醋,而溪中多枸杞,根如龙蛇,饮其水故寿。”可见,在苏轼眼中,当时的水磨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桃花源”。明代诗人郭庄也曾赋诗描绘他眼中的水磨美景:“谷口莺啼细竹,洞门犬吠桃花。驻世何须丹灶,仙风吹长灵芽”。

“5?12”大地震发生时,水磨镇距震中映秀仅8公里,全镇1.5万人全部受灾,92人死亡,镇村居民住房20%倒塌,55%严重损坏,仅有25%房屋维修后可供居住。此外,学校、信用社、卫生院、邮政支局以及道路、取水口、引水渠、供水管网、变电站、通信等公共基础设施更是受损严重,直接经济损失达58亿元。

按照“一省帮一重灾县”的原则,广东省援建汶川县,广东省佛山市对口援建水磨镇。援建组长刘宏葆说:2008年援建组到达水磨时,队员们大失所望。原以为这个被青城山、卧龙等著名旅游景点环绕的江边小镇,即使经济不发达,至少也应该是青山绿水,没想到却是污染严重的高能耗工业区。面对地震留下的残垣断壁,大家是满腔热情,一头雾水。

水磨镇灾后重建,佛山的援建到位资金共计10.7亿,而共建资金超过30亿元,怎么用好这笔钱?深受“三高”产业之累,正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佛山人,试图为水磨这个“第二家园”寻求一条科学发展之路。冒着余震的威胁,经过一个多月的深入了解和调查,最终援建组将目光锁定了三个词:“历史”、“文化”和“生态”。2008年11月,援建组向全国公开征集水磨镇灾后重建设计方案,经专家三轮投票,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的设计方案胜出。

方案植根于水磨镇独特的历史与文化,借鉴日本生态城镇、瑞士山地湖滨小镇以及不丹传统建筑现代化的经验,突出“生态”和“文化”的理念,以集镇为中心,重建与城市化相结合、与产业转型相结合,重点发展商贸旅游业、教育服务业和都市型生态农业,把水磨镇建设成一座滨水山地旅游小镇,成都的“后花园”和“四川的丽江”,形成以寿溪湖为核心的“一湖两岸四片区”的总体结构。一湖:指新城着力打造的寿溪湖。四片区:指围绕寿溪湖形成四大城市功能片区,分别以职业教育、旅游商贸、行政文化和配套居住功能为主。

通过“腾笼换鸟”的方式,水磨镇先后将原有63家高污染工厂全部外迁,打造出传统川西民居风格的禅寿老街和羌族特色的水磨羌城等景区,并邀请阿坝州最高学府——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入驻。将昔日浓烟四溢的工业镇变身为“21世纪的西部桃花源”。

没有了工厂,新增了一所大学,水磨变成阿坝州唯一一个拥有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完整教育体系的小镇。阿坝师专1万多师生所带来的商贸活动,解决了城镇居民生活问题,所以镇上的房屋大都是上层居住,下层经营商业。

在农村,着重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扶持壮大“龙头”企业,发展都市型生态农业,带动农户致富。援建组投资350万元,扶持阿坝州茶叶产业基地,使之成为阿坝州第一个产业恢复项目,茶叶产量达到震前的6倍,带动了水磨、漩口、三江三个镇数千户茶农生产致富。难怪水磨镇党委书记王志勇说,佛山的援建使水磨发展一下子超前了30年!

佛山援建人员创造出了水磨“人居共山水一色、文化与经济齐飞”的理想生活模式,构建出了21世纪的“世外桃源”,被誉为“中国魅力羌城,灾后重建典范”,并于2010年4月被联合国人居署《全球最佳范例》杂志(亚太版)评为“全球灾后重建最佳范例”。

各位游客,今天我们到水磨游览,主要观赏古镇的“一古一新”。“古”指古镇新颜,“新”则是羌城新韵。“古”,它以禅寿老街为代表。“禅”是佛山市的简称,它与老人村的“寿”合在一起,成为这条老街的名字。“禅寿”谐音“长寿”,象征着佛山与水磨的深厚情谊。

“新”是指羌城新韵,以和谐广场和水磨羌城为代表。和谐广场位于禅寿老街和水磨羌城交界处,广场上建有藏区标志性的白塔。汉、藏、羌族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共置一处,不仅不显得冲突,反而觉得匠心独具。广场取名“和谐”也正寓意水磨作为汉、藏、羌多民族文化的交汇地,各民族永远和谐共处。旁边的水磨羌城是借鉴瑞士茵特拉根打造山地旅游小镇的做法,依山势地形建成的。外墙采用桔梗和黄泥搅拌砌成,再加上砌砖、贴木等,综合体现了传统羌寨泥结构和石结构建筑的特色。墙上、窗外的白石,代表羌族古老的白石崇拜。墙体上的图腾纹饰采用羌族代表性的祥云、羊头、“羌”字图案,处处彰显着独特的羌风羌韵。

羌城总投资近13亿元,是汶川灾后重建的精品工程。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建筑单体170栋,建筑结构九度设防,安置受灾和拆迁群众380多户。城内有商铺600多间,城内配套设施完善先进,已经形成成熟的商业步行街区,居住在这里的老百姓可以灵活采取自营、出租等多种方式经营旅游商铺、酒吧等,供游客休闲品茗、看书聊天。城内还设有十多个大大小小的羌文化广场,再加上羌寨羌碉,让游客在欣赏风景、购物休闲的同时还能了解羌族的历史和文化。

3.水乡藏寨、魅力三江 各位游客,离开水磨古镇,我们将前往汶川县的三江乡。三江位于汶川县西南,青城山和卧龙自然保护区腹地,既有青城之幽,也有卧龙之奇,它是世界自然遗产大熊猫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集自然生态、藏羌民俗文化、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于一体的观光体验、避暑度假胜地,国家4A级风景区。

三江的名称来源于境内中河、西河、黑石江三条河流,现在的三江乡政府所在地就是这三条河的交汇点,当地人称“三江口”。三江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天然珙桐林保护区,珙桐林面积达3万亩以上。每年4月,珙桐花盛开,形成美丽的白色花海,山风吹来,犹如千万只白鸽在林中翩翩起舞,令人叹为观止。作为汶川县开发最早的景区之一,三江景区总面积达188平方公里,区内环境优美,动、植物活化石并存,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被誉为“宝贵的生物基因库”、“天然动植物园”。

三江历史上曾是茶马古道的咽喉要塞,是汉唐时期成都平原通向大小金川的重要驿站,也是距离成都平原最近的嘉绒藏乡。三江还是著名的“英雄之乡”——鸦片战争时期,三江藏族青年远征浙江,参加抗击英国侵略军的战斗,其中许多人为捍卫中华民族的尊严献出了宝贵生命。为纪念他们,三江至今仍保留着英烈们的“辫子坟”。

地震之前,三江“春可看花夏避暑,秋观彩林冬赏雪”,再加上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较为完善,又有三江漂流等特色项目,在省内和邻近省市已经有较大的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游客们形容三江是“蓝色的漂流河谷,五彩的海子流泉,遮天蔽日的原始森林,珍贵的奇花异兽,梦幻的流云霞光,浪漫的红叶白雪,斑斓的野花草原,构成了生机盎然的原生画卷。”

“5?12”大地震发生后,由于三江到震中只有十余公里距离,因此三江乡损失惨重。全乡有20余人死亡或失踪,4000余人无家可归,房屋损毁31万平方米,境内道路损毁99公里,桥梁垮塌5座,12座电站全部受损,水、电、道路、通讯联络全部中断,三江几乎成为一座孤岛。三江景区也在地震中严重损毁,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破坏,通往景区的道路阻断,步行游道被掩埋,旅游宾馆震裂,昔日的美丽景区变成了一片废墟。

地震后由广东惠州对口援建三江,成效非常显著,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曾6次报道惠州的援建工作,《人民日报》也曾发表《我们期待更多的“三江奇迹”》、《灾后重建,奇迹由谁创造?》的评论,对惠州援建工作给予很高的评价。正是由于援建方的无私帮助和当地政府的不懈努力,三江通过验收成为了灾区首个国家4A级风景区。地震中损毁的潘达尔森林酒店、游客们喜爱的骑马、漂流、篝火晚会、野战、溜索、森林小火车等特色项目均已恢复,还新建了5星级的水乡藏寨大酒店。“水乡藏寨、魅力三江”的形象又重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除发展旅游业外,援建组还帮助三江开发特色的种植业和养殖业,打造出“三江土鸡蛋”、“三江土腊肉”、“三江黄牛”、“三江猕猴桃”等“三江”品牌;还与三江签订了十多项包含特色农业、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工业园区、乡村干部培养等内容的长期帮扶协议,把三江作为惠州的编外乡镇,长期扶持。

目前,三江生态旅游风景区游客接待量正逐步回升,自然水系、水景和民族特色藏寨成为三江景区的灵魂。游客们说:“坐在小火车上观看原始森林,品味茶马古道的深厚底蕴,体验梦幻漂流的惊险剌激,现在的三江风景区比以前更美了!”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my9888.com.cn/post/10541.html发布于 2021-02-26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