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服恶劣天气和极端环境的作文
2008年初的这场雪灾必将长久的留在我们所有人的记忆当中。我们要记住很多人,记住和老百姓们心连心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记住不顾生命危险抢修电力的工人师傅,记住日夜坚守岗位的铁路工作人员,记住及时伸出援手的人民解放军,记住奔波在堵车路段的志愿者,记住冒着寒风赶往救灾一线的所有人。 看到总理的鞠躬,许多人流泪了 在火车站的候车大厅,在无数怀着急切心情的旅客中间,在被封堵的道路上,在一线救灾人员的身旁,在满载被困乘客的客车里,一个瘦小而坚定的身影总能让大家感到温暖,他就是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过去的几周时间里,温总理频繁在受灾最严重的几个地区奔波,他走到哪里,党和政府的关怀就被带到哪里,感动就被带到哪里,战胜暴风雪的信心和决心就被带到哪里。当看到总理向排队候车的旅客们致歉,当看到总理向殉职工人的家属鞠躬,许多人流泪了。在灾难面前大家不曾害怕,从未退却,但总理的一句话,一次真情流露却让我们再也无法抑制内心的情感。让我们记住这眼泪,记住总理的鞠躬,这将是我们面对一切灾难的力量! 三位烈士提醒我们,这是一场战争 当暴风雪刚刚来临时,我们也许认为这只是一次自然灾害,认为那些冒着危险爬上输电塔架的工人们只是在做着理所应当的工作。但是罗海文、罗长明、周景华三位烈士的牺牲告诉我们,这是一场战争,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为了保证百姓和企业的用电,让大家过一个好年,无数电力工人勇往直前,不惧艰险。他们也一样有家庭,有等着他们平安回家的爱人、孩子。可是没有他们的付出,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就得不到保障。让我们记住暴风雪中这一座座耸立在高架铁塔上的丰碑,他们让你我无比安心,让国家无比安心。 志愿者的笑脸是最温暖的符号 长时间的封路困住了许多司机和乘客,毫无改善的天气状况让他们无法预知何时才能走出困局。可是,他们并不是独自在等待,沿途的村民自发当起了志愿者,为司机和乘客送来食物和药品。一杯热茶、一包干粮、一桶燃油,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救援。爱心在冰冻的公路上传递着。志愿者的笑脸是这个冬天最温暖的符号。几个月以后,我们就将迎来期盼已久的奥运盛会,奥运会的成功举办离不开默默奉献的志愿者,我们相信,所有在抗击暴风雪中奉献着爱心的普通人都将是奥运志愿者们的榜样。让我们记住他们的笑脸,几个月后我们将在奥运赛场上重温奉献、重温爱心。 谁为银白色的大地抹上生命的颜色 尤记得98抗洪时解放军用身体筑起的那座长城,更难忘一次次灾害袭来时必然出现的那抹绿色。无论是抗洪抗旱、抗震救灾,解放军战士总是在用行动践行着“军民鱼水情”。为了抗击暴风雪,截止1月31日18时,军队和武警部队累计出动兵力20.7万人次,组织民兵、预备役59.4万人次,主要承担工程抢险、生活保障、维护稳定、远程输送等任务。他们再一次为银白色的大地抹上生命的颜色。有着这样的一支军队是国之大幸、人民之大幸,解放军战士不愧为最可爱的人。让我们记住这一抹绿色,这是党和人民最可依赖的力量。 暴风雪中,他们在守望 是谁让我们及时了解灾情进展,是谁让我们记住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是谁让我们结识一位位抗灾英雄,是谁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社会大众的信心、换来爱心的传播。没错,就是无数在风雪中坚定守望的新闻工作者。是他们用忠实的笔和镜头记录下总理对百姓的深情,记录下电力工人感人的事迹,记录下志愿者的笑脸,记录下解放军矫健的身影……当你打开电视机,请别忘了一幅幅画面的背后始终站着的是记者、编导、摄像。新闻工作者是社会的守望着,在灾难来临时,他们的守望就能迅速转化为力量,激励着你我。让我们记住这些新闻工作者,有了他们,全国各地的人民才能真正团结在一起。 在过去的这些天里,我们经历了太多的感动,太多的震撼。让我们将这些记忆好好珍藏,这是我们整个民族、整个国家的宝贵财富。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一个民族的成长,一个国家的强大,一个社会的进步少不了要历经磨难,更少不了在战胜困难时收获的这些“财富”。暴风雪终有停止的那一天,我们的爱心和力量却会历久弥坚,永远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脚步!抗凝冻冰雪诗歌:雪落中华唱大风 融融夜,沉沉梦,腊月里,渡暖冬。 青藏高原寒流急,冰锁华南与华中。 城镇乡村成孤岛,民工归家正高峰。 铁道输电塔倾倒,京珠高速路凝冻。 人命财产遭危难,雪暴敲响警世钟。 子弟兵,好英勇,忙空投,复交通。 工人舍生电塔立,乡亲救援春意浓。 网络讴歌新豪杰,春晚募捐济灾众。 一方有难八方助,雪落中华唱大风。在大家都在欢天喜地地准备过年的时候,异常猛烈的暴风雪袭击了我国。许多地区大雪天气已经持续了数天,雪灾已成了当前热点问题,也成了当前最需要我们共同度过的难关。雪灾给我们带来的思考很多: 雪灾带来损失。从全国看,雪灾发生后,停水停电、交通受阻、大量旅客滞留车站和机场,长期处于饱和状态下的物流和能源系统在极端环境下已显得没有多少回旋余地;因为恶劣天气的影响,连主要证券指数都开始下跌,可以说,已触及到了整个国民经济。如果处置不当,就可能导致群众紧张慌乱和社会秩序混乱。从区内看,虽然对今年农业墒情带来正面影响,但是对正在发展的设施农业可谓一击重创。由于受持续低温、冷冻的影响,有10多万亩大棚受灾,加之交通受阻,农副产品运不出、进不来,这就给本已初露端倪的结构性通货膨胀又添了重重的一层阴影。 雪灾也带来教训。大雪来临,气象部门也发出了红色警报;国家也成立救灾中心;财政部、农业部也向灾情较重的省份紧急下拨农业生产救灾资金,支持开展农业生产自救工作;南方一些省份也都实施了国家二级紧急预案;各部门也都全力奋战,尽量把损失降到最低。但是客观评价,各部门反应得晚了些, 考虑的不太充分,地区之间、部门之间和行业之间还缺乏有效相互的协调和配合;广大民众在雪灾面前也是被动的忍受,传统的过年风俗和几乎成为定律的全球范围内最大规模的人员流动在极端条件下还是铁打不动得以继续;在煤荒面前,传统管理模式与市场经济运做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得到了充分的暴露,各级政府还必须为形势越来越严峻做好准备并要相应采取紧急措施。 雪灾也带来启示。平常总能从各种途径了解到发达国家动不动就搞一些应对自然灾害的演习和应急预案的演练,有时也感觉到挺可笑的。但是,仔细想一想,人家这种方式方法确有可取之处。通过演练,一方面能够提高公共体系在极端环境下的应变和处置能力;另一方面能够提高全民的防灾意识和应对知识。试问我们周围的亲朋好友,有多少人对火灾、地震、洪水和爆炸等灾害发生后能够有足够的应对知识?我敢说,不会太多。在这方面我们需要补的课还很多。 雪灾同样带来商机。在看到负面影响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灾后很多需要把握的东西。虽然没有做到“未雨绸缪”,但“已雪绸缪”也不算晚,一些设施大棚不仅努力保苗,而且还在积极育苗,以备灾后及时提供所需种苗。雪灾之后,针对应对极端环境下的各种基础设施改扩建工程必将陆续开工;针对应付灾害天气的各种设备仪器必将生产并投放备用,等等。在逐步改善应急能力的同时,国民经济发展的又一“兴奋点”的坐标似乎越来越明晰。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只要善于把握时机,坏事也能变成好事。一场50年不遇的洪水,使我们意识到了要加强对大江大河的治理对生态环境的重视;一场突来的“非典”,使我们提高了公共疾病预防能力;也许一场50年不遇的雪灾后,我们各级政府应对自然灾害的应急机制和能力会有一个切实的提高。如果把握到位的话,祸福转换的经典演绎就有可能发生,让我们公共努力并期待着这一天尽早到来
遇到恶劣天气的时候就会特别兴奋时什么心理每当恶
一种想要冒险的心理。
危害最严重恶劣天气
农业生产、农作物种植,气候
条件非常关键,特别是露地种植的农作物,受天气的影响非常大。现在的天气越来越无常,六月飞雪也真实的发生过。恶劣的天气极端的天气对露地种植的农作物,瓜果蔬菜是致命的打击。1、今年的恶劣天气特别多,多地受灾严重。
今年三四月份西北遭遇倒春寒,使苹果等其他露地种植的果树受到严重的冻害,很多果树度面临绝收。今年的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减产。小麦主产区多地遭遇过倒春寒,又是连续的干旱,再到杨花抽穗期又是连日的暴雨,很多小麦都出现倒伏的现象,连日暴雨严重影响花期小麦的产量,很多小麦出现不同程度的病虫害。小麦收割时,又是连续阴雨天气,很多小麦在地里就已经发芽了。以至于小麦的是开镰价远远低于国家的最低收购价1.15元/斤,只有八九毛钱一斤甚至更低。近日南方农村种植的早稻眼看马上收割,有些地方出现暴雨等恶劣天气,有些水稻都被水淹了。极端恶劣的天气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
2、近些年来,恶劣天气更加频繁一些,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失非常大
恶劣天气在各地都越来越频繁,受灾面积广,每次极端天气,都会造成以亿计算的损失。
3、恶劣天气的频发,与我们是否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息息相关。
在以前四季分明,而现在有时11月份左右在一星期内能体验到春夏秋冬,忽冷忽热。干旱、洪涝灾害、冰雹、倒春寒等等恶劣天气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轻则减产,严重的会造成绝收。这些恶劣天气的频发,与生态环境保护是否得当息息相关,在农村很多池塘、水库,现在都已经干涸了,在以前是很少出现这样的事情。如遇干旱天气,没有水源就面临减产。
现在的恶劣天气频发,对农业生产是致命的打击,轻则减产,重则绝收。这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破坏息息相关,我们应该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走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生产道路。生态环境一旦被破坏,很难恢复,恢复的代价太高。生态环境保护人人有责。
最近天天梦到自己倒霉,比如走路掉粪坑里,出门遇恶劣天气,吃东西会吐等等……梦到很多都是不顺的事!...
因为你可能吃的食物比较上火,你的脾气可能不好,所以要调整心态。
如何应对极端恶劣天气
应该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保护好环境;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加强监管,科学预报,科学管理,把灾害降到最低;平时应该加强演练,做好各种准备,(人力、物力、财力)做好各种应急预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