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admin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资料|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

admin 2021-02-28 66
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资料|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摘要: 急求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下册,合共4个,感激不尽。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套全册教案,共4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

急求初中地理教案,七年级和八年级,上下册,合共4个,感激不尽。


人教版初一地理上册全套全册教案,共48页,这里无法全部复制,你到我们网站去下载吧,百度搜索“飞翔教学资源网”就可以到我们网站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ww w .xkb 1.co m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ww w. x kb1. co m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前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分小组、每小组至少准备一小地球仪、乒乓球、铁丝、胶布等。

  2.教学器材:教学地球仪。

  教学设计:

学习内容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学生讨论、小组交流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举例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

学生看图“地球的大小”,读出地球的大小

提问、引导,师生共同总结。

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观察地球仪,制作简易地球仪

引导、指导、评定、表扬

纬线和经线

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问题,看图思考、回答。

指图、引导,边提问、边启发、边与学生讨论,让学生分析、归纳规律,并及时对学生进行表扬鼓励。

利用经纬网定位

学生读图回答问题,小组讨论,互帮互学。

提问,及时纠正、辅导。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球;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可以看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到底是什么样的?

  (板书)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

  (展示图片)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不过的问题,

  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的谜。人们对地球的认识,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引导学生观察教材提供的图片“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学生讨论学习,小组可以相互交流一下,古人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天园地方 →天如斗笠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球体 → 地球卫星照片)

  (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你能说出哪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a.(可能出现的事例):站在海边,摇望远处驶来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身先消失。(展示教材图“观测帆船”)

  b.(事例2)发生月食偏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子投射在月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c.还有地球仪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提问)还有什么办法可以证明地球是球形的?

  (小组同学可以充分的讨论,教师启发、解释。)

  (总结)准确反映地球形状科学证明是地球卫星照片。

  (讨论)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总结)任何一个真理的发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需要付出艰辛的劳动,甚至以生命为代价。

  板书:2.地球的大小

  (承转)现代的科学技术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而且精确的测量出了地球的大小。

  (展示图片)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让学生读出:地球的平均半球6357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周长约4万千米。

  (讲解)精确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实际上这些差别同巨大的地球来比是微不足道的。如果把地球缩小到地球仪那样大小,这个差别就看不出来了,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展示)地球仪

  (提问)1.地球仪与地球真实的原貌有什么区别?

  2.地球仪在日常生活中有什么作用?

  (启发学生积极回答)

  (讲述)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总结补充地球仪的特点。

  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及名称等。

  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存在的地理事物,例如,用于确定地理事物的方向、位置的经纬网和经纬度。

  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动的地轴,而这个地轴在地球上却没有。

  (板书)三、制作简易地球仪

  (学生活动)引导学生参看教材提供的关于地球仪模型制作的活动进行制作。在制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指导,强调制作环节中的要领,通过制作地球仪起到巩固本节知识的作用。最后,评出制作最好的优胜组,进行表扬。

  (课堂小结)和学生一起回忆本节学习的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ww w.xk b1.com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1.地球的形状

  2.地球的大小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三、制作简易的地球仪

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

  【重点】

  (1)会观察地球仪。

  (2)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纬度和经度、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难点】

  (1)会观察地球仪、使用地球仪。

  (2)东西半球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课时内容】认识纬线和经线

  【教学过程】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学生活动)结合自己的地球仪观察思考,同学先小组交流,推荐发言人回答下列问题:

  1.纬线的特点,经线的特点。

  2.认识地轴、南极、北极。

  (提问)地球真有一根轴吗?地球表面能画出多少条经线和纬线?

  (学生活动)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地球仪上的经线”、“地球仪上的纬线”

  (引导学生读图并回答下列问题)

  1.经线呈什么形状?纬线又是什么形状?

  2.认识本初子午线、赤道;区别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让学生读出赤道、本初子午线的度数。

  (展示地图)五带分布图

  (学生活动)

  1.引导学生继续找出:北回归线、北极圈、南回归线、南极圈。

  2.请同学们在图上描画出00、300、600三条纬线,教师补充低、中、纬度的划分。

  (让学生在地球仪标出低纬、中纬、高纬的三个区域。)

  (展示图片)教材提供的图片“南北半球的划分”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找出赤道的位置,1600E和200E组成的经线圈。

  (提问)

  1.南北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2.东西半球是怎样划分的?

  (南北半球的划分比较容易,让学生说出。东西半球的划分比较难,教师指图引导,让学生充分想象、理解。)

  (学生活动)结合地球仪,教师采取问题教学法,边提问、边启发与学生讨论,完成下列问题: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以下就是我找到的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赤道长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6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经线概念: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概念:地球仪表面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②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歌谣两首

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赤道纬度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

东经向右渐增大,西经向左渐增大。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最大度数180度,与0度经线共成圈。 纬度越大线越短,到了两极成了圈。

重要的经线:①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

③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分界线

重要的纬线:①0°纬线:即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②北纬2

>>>>精品(暖文爽文)在线阅读<<<<

3.5°:北回归线

③南纬23.5°:南回归线

④北纬66.5°:北极圈

⑤南纬66.5°:南极圈

⑥北纬90°:北极

⑦南纬90°:南极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S、0°~30°N

中纬度地区:3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资料|湘教版七年级地理教案0°S~60°S、 30°N~60°N

高纬度地区:60°S~90°S、60°N~90°N

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4.地球的运动

地球绕表面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越东的地方看日出的时间越早。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的差异。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公转的同时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变化,还是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获得太阳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个温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阳光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④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参考表格: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月份 3月、4月、5月 6月、7月、8月 9月、10月、11月 12月、1月、2月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地 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文字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比例尺的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⑤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

⑥大比例尺(1:20万) 中比例尺(1:20万-1:100万之间) 小比例尺(1:100万)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啊……找了很久啊……以上就是我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有一定帮助,谢谢!望采纳~

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怎么学懂?


初中地理包括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两部分,与其他学科相比,该学科以其综合性、区域性、空间性见长,内容涉及地形、气候、河流、人口、城市、交通、物产等。根据调查,有部分初中生反映该门课难学,并存在偏科现象。其实,学习地理只要掌握其中技巧很容易学好,特推荐几种学习方法。

  一、将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

  部分初中生学地理还没养成看地图的良好习惯,只是死记硬背文字部分,结果课本背得很熟,考试成绩并不理想,究其原因,就是忽视了看图。初中地理考试有60%的内容来自地图,因此,在学习时应多看地图,将河流、城市、矿产都落实到地图上去,并从地图中找到它们的位置。事实证明,看各省地图效果好于看分区及全国地图,如学习中国地理“华北地区五省二市”时,可逐个省学习,以山西省为例,其形状似平形四边形,主要河流有黄河、汾河、省会太原,煤矿有北部的大同,中东部的阳泉,临近省份分别为:北临内蒙古、西临陕西、东临河北、南临河南。可用相同方法去学习其他省份,只要各省地理知识掌握了,中国地理也就学会了,学习世界地理也是如此。

  二、自编顺口溜记忆

  地理知识内容繁多,又缺少连惯性,学习时往往是记得慢、忘得快,如编个顺口溜识记,则会记得快,忘得慢。如南亚地理中,讲到印度的物产有:棉花、黄麻、甘蔗、花生、茶叶,可编为“棉麻折花茶”、(“折”指甘蔗),黄河流经的省份可编为“青川甘宁内蒙古,山西陕西和豫鲁”,也可编为“青川甘为宁蒙山,西和东。(“为”是添加字,“山”指山西,“西”指陕西,“和”指河南)。需要说明的一点是,有些地名编顺口溜应按顺序,如多瑙河、湄公河流经的国家,黄河、长江流经的省份。

  三、学会抓重点

  有的章节内容虽多,但重点内容少,学习时,只要抓住重点,便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东南亚地形复杂,可用8个字概括,即“山河相间,纵列分布”。东北三省的气候可用4个字概括,即“长冬短夏”。

  四、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如湖南、江西二省的形状像一对兄妹,越南的形状像一根扁担挑两筐等。考试中,看图填空部分有些学生竟看不出地图画的是哪个国家,哪些省份,以致于失分,原因就是平时不注意看地图的形状特征。

  学会以上识记方法,会提高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和效率,用更少的时间学会更多的内容,变薄弱学科为优势学科,腾出更多时间学习其它各门课程。

人教版八年级地理上册教学计划


八年级上册地理教学计划

为了更好地做好本学期地理教学工作,完成本学期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提高教育教学成绩特制定教学计划如下:

一、基本情况分析:

通过七年级地理教材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地了解。但由于我不是地理专业毕业,教学中也许存在不少误区、盲区,学生知识没有形成系统。再加上学校和学生自身条件等 多方面原因造成练习、测试都很不到位。大部分学生上进心强,能够遵守纪律,热爱学习,个个争上进。但班级之间教学成绩差距较大,有不少学生好动、贪玩,精力不集中,学习方法欠恰当,因而学习成绩不够理想。面对这种情况,作为教师要加强思想教育,做到因人因材施教。

二、本学期教学总目标:

本年度教学以中国地理为主,主要的地理教学任务:主要是学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中国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资源、中国的区域地理。第一章:中国的疆域与人口。主要学习中国的疆域、行政区划、人口、民族,介绍了我国的领土情况、行政区域的划分、人口概况及其政策、民族的基本情况、我国的民族政策。第二章:中国自然环境。介绍了我国地形、气候、河流的基本情况,介绍了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有利影响,并指出了不足。第三章:中国的自然资源。介绍了我国主要自然资源的特点、分布、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第四章:中国经济:介绍了区域地理的划分。重点讲述了四大区域的情况。

三、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宏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开设校本课程,教育学生热爱家乡,建设美好的家园。

5、以课改的精神和要求指导教学。特别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6注重课堂教学改革与创新,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整合:教学活动应该是由教学内容、学生、教师、教学环境整合而成的系统,不仅要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应注重师生共同探究新知识的过程,重视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通过学习情境的创设、实践环节的开发和学习渠道的拓宽,丰富学生的经历和经验,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实现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

7、要特别注重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过勤于钻研、辛勤劳动,精于业务、精备教案,周到思考、周密安排,严格要求、严把关口;勇于改革、勇于创新,来夯实每一位学生的学习基础,以“严、实、精、活”的教风带动“勤、实、悟、活”的学风。

8、强化对基础知识的巩固,重视知识点与时事地理的结合,进行全方位的开放性试题训练

四、教学进度:

第1---3周,学习课本第1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4---7周, 学习课本第2章(难点章节、重点章节)

第8---9周,复习,迎接期中考试

第10周,期中考试

第11----16周,学习第3、4章

第17周,复习

第20周,期末考试

7年级上册地理重点知识


一、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①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②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4.地球的运动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表面五带的划分: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
温带:既无阳光直射现象,又无极昼极夜现象,四季变化明显
④低纬:0°--30°;中纬:30°--60°;高纬:60°--90°
⑤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5.地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如东台市地图)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如江苏省地图)
⑤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二、陆地和海洋
1.世界海陆分布很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但北极周围却是一片海洋(北冰洋);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北球,但南极周围却是一块陆地(南极洲)
2.地球表面71%是海洋,29%是陆地。
3.半岛是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
4.七大洲:亚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南极洲 欧洲 大洋洲
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5.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人类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6.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的假说。
7.20世纪60年代,地球科学研究表明,大陆漂移是由板块运动引起的。
8.六大板块示意图参看课本第37页。
9.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火山、地震的集中分布地带。

三、天气与气候(P42)
1.天气有两个重要特点:天气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同一时刻,不是地方的天气可能差别很大。
2.风向及风力参见课本第45页图3.4。
3.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①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出现在午后2时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
②一年中,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高,1月最低。
一年中,南半球气温,大陆上7月最低,1月最高。
③从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
④据观测,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⑤用等温线图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4.降水和降水的分布
①从大气中降落的雨、雪、冰雹等,统称为降水。降雨是降水的主要形式。雾、露不是降水。
②由赤道往两极,总的趋势是年降水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


您好!很高兴能回答您的问题!^~^

以下就是我找到的资料: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但经过科学家的精密测量,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②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率领的船队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

③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是赤道,赤道长度为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6千米,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2.纬线和经线

地球仪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之一。

经线概念:在地球仪表面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弧线叫做经线,也叫子午线。所有的经线都是半圆状;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纬线概念:地球仪表面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所有的纬线都是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一点。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①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是等长的。

②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是不等长的,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地球的自转轴叫地轴。它是一个假想的轴。

北极——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南极——地轴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

3.纬度和经度

①纬度的变化规律:由赤道(0°纬线)向南、北两极递增。最大的纬度是90度,在南极、北极。

②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的纬度叫南纬,用“S”表示。

③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平均分为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北是北半球,赤道以南是南半球。

④经度的变化规律:由本初子午线(0°经线)向西、向东递增到180°。

⑤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东的经度叫东经,用“E”表示;本初子午线(0°经线)以西的经度叫西经,用“W”表示。

⑥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20°W、160°E组成的经线圈。

20°W以西到160°E属于西半球(大于20°W或大于160°E)

20°W以东到160°E属于东半球(小于20°W或小于160°E)

歌谣两首

0°经线在中间,东经西经在两边。 赤道纬度在中间,南纬北纬在两边,

东经向右渐增大,西经向左渐增大。 向北增大是北纬,向南增大是南纬,

最大度数180度,与0度经线共成圈。 纬度越大线越短,到了两极成了圈。

重要的经线:①0°经线:又称本初子午线

②180°经线:东经180°经线和西经180°经线重合为180°经线

③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东、西半球分界线

重要的纬线:①0°纬线:即赤道,是南、北半球分界线

②北纬23.5°:北回归线

③南纬23.5°:南回归线

④北纬66.5°:北极圈

⑤南纬66.5°:南极圈

⑥北纬90°:北极

⑦南纬90°:南极

低、中、高纬度地区的划分:

低纬度地区:0°~30°S、0°~30°N

中纬度地区:30°S~60°S、 30°N~60°N

高纬度地区:60°S~90°S、60°N~90°N

我们可以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

4.地球的运动

地球绕表面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24小时。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为顺时针方向。

日月星辰东升西落,越东的地方看日出的时间越早。

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经度不同的世界各地出现时间的差异。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围绕太阳不停的运动,叫做地球的公转。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总是倾斜的;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大约是1年。

地球运动 绕什么转 方向 周期 产生的自然现象

自转 地轴 自西向东 约24小时 昼夜交替

公转 太阳 自西向东 一年 形成四季

公转的轨道平面与地轴总是保持着66.5°的夹角。由于地球的公转,产生了季节的变化。

②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春——秋;夏——冬)

③地球公转的同时不仅使同一地点在一年中产生季节变化,还是不同纬度的地方在同一时间获得太阳的热量产生差异。人们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热量的多少把地球表面划分为:北寒带(66.5°N--90°N)、北温带(23.5°N--66.5°N)、热带(23.5°N--23.5°S)、南温带(23.5°S--66.5°S)、南寒带(66.5°S--90°S) 五个温度带。

热带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一年之中有阳光直射现象,地面获得的太阳光热最多,气候终年炎热。

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寒带在北极圈以北和南极圈以南的地区,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极圈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

温带在北回归线和北极圈之间、南回归线和南极圈之间的地区,一年中没有极夜和极昼的现象,地面得到阳光热量比热带少,比寒带多,气候上的四季变化比较明显。

④自西向东拨动地球仪,从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逆时针方向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仪按顺时针方向转。

参考表格:

节气 春分 夏至 秋分 冬至

时间 3月21日前后 6月22日前后 9月23日前后 12月22日前后

太阳直射 赤道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昼夜长短 昼夜平分 昼长夜短 昼夜平分 昼短夜长

月份 3月、4月、5月 6月、7月、8月 9月、10月、11月 12月、1月、2月

季节 春季 夏季 秋季 冬季

5.地 图

①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在地图上确定方向: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没有指向标的地图,通常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

②比例尺类型:线段比例尺、数字比例尺 文字式比例尺

③比例尺大小的判断:分母愈小,分值愈大,是大比例尺;分母愈大,分值愈小,是小比例尺。

④比例尺的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⑤比例尺就是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

一般来说,所画范围大,内容简单,选用比例尺小,反之,所画范围小,内容详细,选用比例尺大。比例尺是个分数式,分母越大比例尺就越小。

大比例尺,表示范围小,表示内容详

小比例尺,表示范围大,表示内容略

⑥大比例尺(1:20万) 中比例尺(1:20万-1:100万之间) 小比例尺(1:100万)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称为海拔,也叫绝对高度。将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用等高线可以表示地面的高低起伏。

每条等高线都有相应的海拔数值。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

啊……找了很久啊……以上就是我的参考答案,希望能对您有一定帮助,谢谢!望采纳~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admin本文地址:http://www.my9888.com.cn/post/10816.html发布于 2021-02-28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