茴香有哪些功效和作用?
性质】温
【五味】辛
【热量】250.00大卡(1045千焦)/100克
【功效】养肝,养胃,补肾虚,和胃
【茴香是什么】 大、小茴香都是常用的调料,是烧鱼炖肉、制作卤制食品时的必用之品。因它们能除肉中臭气,使之重新添香,故曰“茴香”。大茴香即大料,学名叫“八角茴香”。小茴香的种实是调味品,而它的茎叶部分也具有香气,常被用来作包子、饺子等食品的馅料。
食物的性质 性质
凡是适用于热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属于凉性或寒性食物。
凡是适用于寒性体质和病症的食物,属于温性或热性食物。
介于寒凉和温热性质食之间,属于平性食物,适合于一般体质,寒凉、热性病症的人都可选用。
食物的味道 味道
酸味有敛汗、止汗、止泻、涩精、收缩小便等作用;
苦味有清热、泻火、燥湿、降气、解毒等作用;
甘味即甜味,有补益、和缓、解痉挛等作用;
咸味有泻下、软坚、散结和补益阴血等作用;
辛味有发散、行气、活血等作用。
茴香的食疗价值 营养价值:
富含铜,铜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微量营养素,对于血液、中枢神经和免疫系统,头发、皮肤和骨骼组织以及脑子和肝、心等内脏的发育和功能有重要影响。
适宜人群:
出现头晕、乏力、易倦、耳鸣、眼花。皮肤黏膜及指甲等颜色苍白,体力活动后感觉气促、骨质疏松、心悸症状的人群。
食疗:
1、补肾虚:症状为“寒”,腰酸、四肢发冷、畏寒,水肿的肾阳虚。
2、养胃:暖胃,治疗胃寒症。
3、养肝:可以促进肝气循环,舒缓肝郁。
4、其他功效:小茴香味辛、性温,入肾、肝、胃经;有温肾散寒,和胃理气的功效;主要治疗胃寒腹痛、寒疝作痛、胃寒纳差等症,小茴香辛散温通,善暖中下二焦,尤以疏肝散寒止痛见长,为治寒疝要药。
小茴香子的功效
小茴香辛、甘,温。入肝、肾、脾、胃经。理气止痛,调中和胃。疏肝理气,暖肾祛寒,温脾开胃,善止痛,为胃痛、寒疝、睾丸偏坠以及妇女小腹冷痛之常用药。
【功效主治】
1.散寒止痛:①用于寒凝腹痛,症见腹痛日久不愈,冷则加重,得暖则痛减,四肢厥冷,大便稀溏者,与干姜、白芍、白术同用。②用于肾虚腰痛,症见腰部软弱无力呈隐隐作痛,遇劳加重,常与附子、肉桂、杜仲、川断、芦巴子同用。③用于少腹疼痛,症见疼痛牵引睾丸,坠胀剧痛或阴囊收缩,证属寒滞肝脉(肝之经脉络阴器抵少腹),用本品一昧研末冲服
即可。④睾丸冷痛,症见睾丸疼痛剧烈或掣痛少腹,肿胀不明显,遇冷疼甚,得温此轻,可用本品暖肝散寒,常与荔枝核、川楝子同用,如荔枝核散;若阴囊水肿,即鞘膜积液,可用本品与车前子等份研末,每次6克冲服。2.理气和胃:用于寒伤脾胃引起的胃脘寒痛,得热则缓、受寒则重,痛势绵绵不休、呕逆少食,可用本品与生姜等份炒黄为末,酒糊为丸,每次6克,每日2次口服,达温中散寒止痛之效。
3.温肾缩尿:用于肾阳不足之遗尿、或先天不足或房劳伤肾或年高肾衰引起的夜尿多或睡中遗尿、腰膝酸软冷痛,可与益智仁、桑螵蛸、覆盆子同用。
茴香的功效与作用
药理作用
茴香油可作驱风剂,在腹气胀时排除气体,减轻疼痛。它能减低胃的张力,随后又刺激之,而使其蠕动正常化,缩短排空时间。对肠则增进张力及蠕动,因而促进气体的排出,有时在兴奋后蠕动又降低,因而有助于缓解痉挛,减轻疼痛。此种作用可被局部取消,因此可能是神经反射性的。它某些抗菌作用,茴香醚可能是抗菌的有效成分。在豚鼠的实验性结核中,茴香醛并无抗结核作用,但能略微加强小量链霉素之效力。小茴香酮为樟脑的异构体,故有与樟脑相似的某些局部刺激作用。
加工炮制
1.净制取原药材,除去梗及杂质。
2.盐制取小茴香,用盐水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小茴香100千克,用食盐2 千克。
3.炒制 取小茴香用微火炒3—4分钟至淡黄色具焦斑,或炒至深黄色。
4.盐、酒、醋、童便制 将大青盐加入黄酒,醋和童便的混合液中化开,将净小茴香倒入,摊开,晾凉。每小茴香100千克,用大青盐1.7千克,黄酒,醋及童便各6.25 千克。
性味归经
【性味】辛、苦,温。
【归经】入肝、肾、脾、胃四经。
功效主治
1.散寒止痛 小茴香辛温,入肝、肾经,具疏肝理气,温肾祛寒作用,而能止痛。可用治寒凝腹痛、肾虚腰痛、少腹冷痛、睾丸偏坠等证。
2.温肾缩尿本品可用治肾阳不足之遗尿,此症多由先天不足,禀赋素弱,或房劳伤肾,或年高肾气已衰,或儿童任督未充,足心受寒,上述诸因,均可导致肾阳不足,下元虚寒,使闭藏失职,膀胱不约而发生遗尿。临床常见:睡中遗尿或小便不禁,一夜可发生一、二次至数次,面色白光白,畏寒肢冷,腰膝酸软,小便清长频数或余沥不尽,舌质淡,脉沉迟无力或沉细而弱,尺脉尤弱。小茴香辛温,入肾经,温元阳,散虚寒,温肾固摄,则遗尿可治。
3.理气和胃《本草汇言》日:“小茴香,辛香发散,甘平和胃。”可用治胃痛、呕吐、食少,具调中、醒脾、开胃之效。
4.祛湿利浊 本品味苦,苦可燥湿,故可用治脾胃二经湿热下注之干湿脚气。本证多由久居湿地,水中工作,水浆浸渍,感染湿毒所致。则由公用足盆、拖鞋、水池洗足等相互传染而得。趾缝问潮湿、糜烂、覆以白皮,渗液较多。将表皮除去后,底呈鲜红色,伴有剧烈搔痒。亦可见足跟及趾旁皮肤脱屑,小茴香苦可燥湿,祛脾胃湿热,以治脚气;既可内服,亦可外洗。
5.鉴别应用 小茴香与大茴香,《本草纲目》曰:“小茴香性平,理气开胃,夏月祛蝇辟臭,食料宜之;大茴香性热,多食伤目发疮,食料不宜过用。”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3—9克;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或炒热温熨。
宜忌配伍
【和合宜忌】
1.葱白为之佐。
2.阴虚火旺者慎服。《本草经疏》日:“胃、肾多火,阳道数举,得热则呕者勿服。”《得配本草》亦云“肺、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
【配伍应用】
1.配补骨脂补骨脂辛苦大温,功专补肾助阳,既能温下元、固精缩尿,又可温运脾阳。小茴香辛温,入下焦以温肾散寒,入中焦又可调中醒脾。二药配对同用,相辅相成,增强药力。下行则温肾散寒之功较著,宜用于肾阳虚弱.下元不固,小便清长,遗尿遗精,尿频早泄及尿失禁等;对于妇人腰酸腰痛,月经衍期,经行腹痛,月经色黑挟血块等下焦虚寒证,也可用之。中则具暖胃行气,温脾助运之功,可用于脾肾阳虚、胃寒气滞之食欲不振、食后胃脘饱胀、暖气、呕吐、腹痛、便溏等证。
2.配胡芦巴 小茴香味辛味强,能入下焦,具有温肾散寒、理气止痛之功。《本草从新》云其“疗小肠冷气、阴肿。”胡芦巴苦温纯阳,擅入肾经,为温养下焦、疏泄寒气之药,能补命门而理火衰,壮元阳而治虚冷,凡元阳不足、冷气潜伏之证,皆宜用之。小茴香与胡芦巴,二者功效相似,配对合用,温肾散寒之力倍增,并有较强的止痛怍用,是治疗寒疝阴肿、少腹冷痛的主要药对之一。如《仁斋直指方》胡芦巴散、《和剂局方》胡芦巴丸等疗疝专方中,都选用了本药。此外,也可用于治疗寒湿脚气、腿膝酸痛、步履无力等症。
3.配牵牛子牵牛子苦寒有毒,性烈走泄,善于利水道而泻水湿,兼通大肠气秘。茴香辛温,有温肾祛寒、理气止痛之功。能暖丹田、除小肠冷气,为治疝要药。二药并用,专入下焦以泄阴邪,一长于泄水湿,一长于泄寒气,相辅相成,同奏散寒消肿、止痛疗疝之功。临床用于治疗下焦虚寒、气滞水停所致的阴囊肿胀坠痛、二便不利之寒湿水疝,疗效颇佳。
4.配川楝子,川楝子具理气止痛之功,然其性味苦寒,又可清肝火、除湿热,为疗心腹痛及疝气要药,故对因热因湿所致者方为合宜。小茴香也具理气止痛之功,其性味辛温,又善温肾散寒,乃行少腹至阴之要品,川楝子与茴香,其性一寒一热,寒清温通,相使合用,为理气疗疝之良剂,具有较强的止痛作用。《本经逢原》云:“川楝所主乃囊肿茎强木痛湿热之疝,非痛引少腹、厥逆呕涎之寒疝所宜。……夫疝瘕皆由寒束热邪,每多掣引作痛,必需川1楝之苦寒,兼茴香之辛热,以解错综之邪。”
5.配杏仁, 杏仁苦泄降气;小茴香散寒理气止痛,并有调中醒脾之功。两药配用,既能降逆散寒,又能温中止痛,温而不燥,治寒疝气逆腹痛等证。
方剂制剂
1.万和散(《奇效良方》) 茴香,蓬术,萝卜子,桂心、陈皮、干姜,甘草,白术,牵牛子,三棱。治一切气刺气闷气胀,心腹痞寒诸症。
2.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干姜,玄胡,没药,当归,川芎,官桂,赤芍,麻黄,灵脂。治少腹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疼痛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小腹胀,或月经日三五行,其色,或黑,或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或粉红兼白带。
3.通气散(《奇效良方》) 茴香,木香,全蝎,陈皮,菖蒲,玄胡索,羌活,僵蚕,川芎,蝉退,甘草,穿山甲。治耳聋,气闭不通。
4.小茴香丸(《三因方》)茴香、胡椒等份。上为末,酒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温酒下。治小肠气腹痛。
5.导气汤(《医方集解》) 川楝子,木香,茴香,吴茱萸。治寒疝疼痛。
6.治肾虚腰痛,转侧不能,嗜卧疲弱方(《证治要诀》)茴香(炒)研末,破开猪腰子,作薄片,不令断,层层掺药末,水纸裹,煨熟,细嚼,酒咽。
7.治胁下疼痛方(《袖珍方》) 小茴香一两(炒),枳壳五钱(麸炒)。上为末。每服二钱,盐汤调下。
8.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方(《普济方》) 茴香不以多少,淘净,入少盐,炒为末,用纯糯米餐一手大,临卧炙令软熟,蘸茴香末啖之,以温酒送下。
9.治胃痛、腹痛方(《江西草药》) 小茴香子,良姜,乌药根各二钱,炒香附三钱。水煎服。
什么是大茴香小茴香
大茴香又称大料、八角茴香,有强烈特殊的香气,可以做为香料或调料。小茴香会有一股特殊的茴香气,其外观如谷子般大小。区别:大茴香外观有八个角,呈深棕色。小茴香的外观和颜色都与谷壳很相似。烹调:大茴香多用于煮制或酱卤肉类,小茴香则是肉类加工中常用的香辛料。功效:大茴香有增加肉的香味、增进食欲的功效; 小茴香则有散寒止痛、温肾缩尿和开胃理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