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2021

二年级数学教案资料|二年级语文教案

2021 2021-01-19 50
二年级数学教案资料|二年级语文教案摘要: 2013~2014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201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一、认识乘法第一单元1、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把几个相同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

2013~2014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教案


2013苏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一、认识乘法第一单元

1、 使学生在现实情景中,经历把几个相同的连加表示成乘法算式的学习过程,初步认识乘法的含义,初步体会乘法与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读、写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出简单乘法算式的积。

2、 使学生经历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几个几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并通过观察、操作、分析和交流等活动,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3、 使学生在初步认识乘法的过程中,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进一步培养学习数学的习惯,增强与同伴合作意识。

重点:乘法的意义

1.1认识乘法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几个相同的数相加还可以用乘法计算的学习过程,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能正确地写、读二年级数学教案资料|二年级语文教案乘法算式,知道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会通过加法算得乘式的积。

2、使学生在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求几个相加是多少的数学问题,并根据数学问题列乘法算式的活动中,培养有条理地思考思考的习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1、 重点:初步理解乘法的意义。

2、难点:初步体会乘法和加法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准备

挂图

教学过程

修改意见

一、 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和减法,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算法,这就是乘法,这节课我们先来学习乘法的初步认识。

二、 新授

1、教学例1。

(1)出示例1图

(2)提问:图中几处有小白兔?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2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白兔怎样算?

板书:2+2+2=6(只)

图中几处有小鸡?每处有几只?一共有几个3只?求一共有多少只小鸡,怎样算?

板书:3+3+3+3+=12(只)

(3)老师指着算式提问:

这两个算式里加数分别都是几?是几个几相加?的多少?

(4)小结:求小白兔一共有多少只?就是求3各只一共是多少,可以永各连加来算。求小鸡一共有多少只,就是4个3只一共是多少,可以用4个3连加来算。

2、教学“试一试”

(1) 出示试一试(1)

先让学生看图数一数有几个几,然后摆,边摆边说1个2,2个2……最后填在书上。

(2) 第2题

让学生直接摆出3个4根,然后指着小棒4个4个地数一数,最后填一填。

三、认识乘法

1、教学例2

(1) 出示例2图

观察图,并说一说:你能求出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吗?可以列成怎样的算式?它表示几个几相加?(板书 :4个2)

(2)、认识乘法

老师说明:像这样几个相同的数相加可以用乘法计算。(板书课题:认识乘法)

4个2相加得8,还可以用乘数计算,写成2×2=8,像2×4=8这样的算式,是乘法算式,这个符号(“指×”)叫乘号(板书:乘号),可以这样写(示范写“×”)。“2×4”和2乘4”。

(4)4个2相加得8,不仅可以写成2×4=8,还可以写成4×2=8,谁会读这个算式);

乘法算式和加法算式一样,各部分都是有名称的,谁先来说说加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学生答老师板书:2 + 2 + 2 + 2 = 8

(加数)(加数)(加数)(加数)(和)

老师说明:在乘法算式中,等号前面的数叫乘数,等号后面的数叫积。

板书:4 × 2 = 8

(乘数)(乘数)(积)

同桌同学互说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谁能说说2×4=8这一道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5)老师小结:求一共有多少台电脑,就是4个2相加是多少,不仅可以用加法计算,而且可以用乘法计算,可以写成“2×4=8”或“4×2=8”,读作:“2乘4”,4乘2“,等号前面的叫成熟,等号后面的叫积。

2、教学第2页“试一试“

(1) 学生观察图,数一数有几个4,并填一填。

(2)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解答,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解题情况,辅导有困)难的学生,集体交流。

(2) 讨论;求4个5的和是多少,哪种写法比较简便?

三、 完成“想想做做“

1、完成“想想做做”1

(1)出示第1小题图,提问:1盒有多少枝?有几盒?求一共有多少枝,就是几个几?

学生填空独立完成

(2)学生独立完成第2题,集体交流时着重提问这道题是求是几个几朵?

2、完成“想一想做做”2

(1) 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2个,摆4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一道加法算式和两道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2)用圆片摆一摆,每堆摆4个,摆2堆,指名回答:摆了几个几?

学生独立写出加法和乘法算式,集体交流。

3、完成“想想做做”3

读出乘法算式,再说出乘数和积各是什么。同桌同学先互说,再指名口答。

4、完成“想想做做”4

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四、 总结

今天我们学了什么?

小学数学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 的完整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数学数学数学来源于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学会用直尺画角.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角的大小与角的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与角的两条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在授课的过程中,适时的演示课件“角的初步认识”】

1.师问: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在一年级学习过哪些图形,还可以说说除此之外,你知道的图形? 2.等同学做出回答后,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图形。

3.教师质疑: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这三种图形与圆有什么不同?(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都有角,圆没有角)

4.指角.教师出示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请学生指出这本书封面上的角.(学生一般会指四个顶点为角)

5.教师指出:这个同学指出的并不是一个角,究竟哪儿是角呢,该怎样来指出一个角才对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习学习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板书课题:角的初步认识.

二、新授.

1.初步感知角. (1)教师演示指角的全过程: 师一边指角一边口述:从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封面的一个点出发,从这个点向直直的两边摸,这两边所夹的部分,就是角. (2)一边看电脑演示,一边随着电脑的演示在自己的数学数学数学数学书上摸角【演示课件“指角的方法”】 (3)指名一学生到前面来指一指哪儿是角. (4)全员操作.边说边摸,指出一个角. (5)同桌的同学共同操作,指出自己三角板上任意的一个角. (6)小结摸角后的体会.(我们摸到的点是尖尖的,我们摸到的两条线是直直的.)

2.折角. (1)教师取一张不规则的纸,经过两次对折,折出一个小于180度的角.问:老师折出的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 (2)让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纸(形状不限),也经过两次对折(任意的去折),教师从中挑出几个有代表性的角贴在黑板上(尽可能的包含直角、锐角、钝角、平角). (3)问:观察,黑板上贴出的这些图形,大家说都叫角,这些图形有什么共同的特征呢?(每个图形中都有尖的点和直的线) (4)教师讲解角各部分的名称【演示课件“角的各部分名称”】.教师从众多的角中,任选一个角,把角的两条边延长,指名一名学生板书标出角的顶点和两条边. (5)教师指黑板上任意一个角的部分,要求学生们说出各部分的名称. (6)讨论.说一说身边的角.

3.演示活动角. (1)问:再观察黑板上贴的这些角,有什么不同呢?(有大有小) (2)问:通过观察,谁能说说,哪个角大些,哪个角小些?再说说你是怎么比较出来的? (3)问:角确实是有大有小的,究竟该怎样比较角的大小呢? (4)教师让每个同学拿出自己的学具——活动角,把它张开制成一个角,并边指边说哪是角的顶点,哪是角的两条边.相邻的同学比一比,谁的角大,谁的角小. (5)师:以自己刚才做的角为标准,再做一个比它大的角.再以新角为标准,做一个比它小的角. (6)提问:通过你们自己操作活动角,你能体会到角的大小和谁有关系吗?(角的大小与角的两边叉开得大小有关)【演示课件“角的大小”】 (7)教学画角的方法. ① 【演示课件“画角的方法”】全体观察画角的过程,然后请同学总结画角的方法.

② 教师再次与学生一起回忆画角的方法:先画顶点,从这一个点起,用直尺画一条直直的线,再从这一个点起,向不同方向画一条直直的线.(板贴:先画顶点,再从顶点出发,画出角的两条边) ③ 让学生按照上面的步骤画一个角.教师巡视画角的过程是否正确. 三、归纳提高. 1.问:通过刚才的研究,说一说你有什么收获?(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图形——角;一个角有1个尖尖的顶点,还有两条直直的边;角的大小与两条边张开的大小有关;我们还学会了画角的方法.) 2.练习. 四.质疑交流. 1.问:除去老师向大家介绍的这些内容,谁来说说,你还知道些什么老师没有讲到的内容?或者还想知道些什么内容?(根据学生说和问的情况,酌情补充下面的内容) (1)角的种类(详见扩展资料):锐角、直角、钝角、平角、优角、周角…… (2)趣味知识:放大镜能够放大字的大小,但是却不能放大角的度数.(详见扩展资料“放大镜不能放大角”) (3)角在生活中的用途:装修时,巧妙的利用角,可以拼摆出很多美丽多变的图案,有效的利用角,还可以节约装修的材料,降低装修的成本. ……

2.自由交流. 五、布置作业 (略)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 本教案是关于“角的认识”这部分内容的一个教学设计。 教学新课前,通过演示动画达到提高学生兴趣、导入 新课的双重功效。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中,大量使用动画,动态地模拟了指角、画角等数学活动,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在学生的面前,使学生能够用一种欣赏动画的、轻松的心情进行学习。在交流中,教师引用了较多的课外知识,比如介绍锐角、钝角、平角等角的种类,介绍诸如放大镜不能放大角的趣味知识,使学生的眼界得到开阔,学习学习学习学习变得愉快。 由于本设计大量使用多媒体教育教育教育教育技术,教师可用来制作公开课或观摩课。

探究活动

剪角、数角游戏数角游戏数角游戏数角游戏 游戏目的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角的形状,并能数出角的个数. 2.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教师准备 投影仪、三个长方形. 学生准备 剪刀、长方形纸. 游戏过程 1.教师讲故事(投影仪出示背景):春天来了,百花盛开,森林里兔妈妈带着她的三个孩子兴高采烈地玩着游戏.兔妈妈拿出三张长方形的纸,分给她的三个孩子,然后说:“今天妈妈来考考你们,如果把长方形的一个角剪掉,还有几个角?”(投影仪出示三个长方形)灰兔弟弟抿着嘴,想了一下,跳着说:“4—1=3,还有3个角.”白兔姐姐拿起一张长方形纸,剪下一个角说:“应该是5个角.”黑兔哥哥也拿起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折了折,然后剪起来.“妈妈,我认为还是有4个角.” 黑兔哥哥说.(配合故事,在投影仪上逐步打出3个,5个,4个)三个小兔立刻争了起来,都认为自己的答案是正确的. 2.教师布置任务:小朋友,请你拿出一张长方形的纸,先想一想,折一折,然后剪一剪,最后帮兔妈妈评一评,三个小兔中谁的答案是正确的.【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一)”】 3.学生4人一组,先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再讨论.(师请学生将三种剪法分别贴在黑板上) 4.教师继续讲故事:看了小朋友的结论,兔妈妈笑着对它的孩子说:“孩子们不必再争了,小朋友们告诉你们三个答案都是正确的.这道题的答案就是你们这三个答案.” 【以上叙述可参考音频“剪角、数角游戏的录音(二)”】

下图供教师参考

拼角游戏 教师准备 若干个固定角(用两根小棍或硬纸条拼成). 学生准备 分成若干个4人小组. 游戏过程 1.分给每个小组2个角(大小不一). 2.在顶点重合的条件下,将两个角拼起来. 3.观察拼成的图形是什么图形?(还是角) 4.找出拼出的这个角的顶点和边. 5.想一想,数一数:拼成的图形中一共有几个角?看谁的最多

小学二年级的数学题


全长是100厘米,也就是(1)米

蚂蚁离终点还有(75)厘米

乌龟比蜗牛多爬了(25)厘米

小学二年级语文上册《我是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认识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 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 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重难点]

   1. 正确朗读课文。

   2. 了解水的变化以及与人类的关系。

   3. 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课时安排] 二课时

  [双色AB案]

  A案

  [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将根据儿童观察生活,感知生活的特点,以孩子普遍喜爱的谜语导入。在教学生认字的方式方法上,力求做到遵照《课标》随文识字的要求在读书中识字。在识记过程中方法多样,方式灵活,注重培养学生识记汉字的能力。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方面,力求做到少讲多读,引导学生明白不同语句用不同语气朗读,在读中理解课文内容,自已感知课文。并利用童趣化的课件帮助学生理解重难点。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 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谜语导入

    今天,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一条谜语,你能猜出谜底吗?

    师说出谜语“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学生猜,随机板书课题。

  二、通读课文,随文识字。

   1. 学生带着问题“我是什么”试读课文,并圈出文中生字,多读几遍。

   2. 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仔细听老师是怎样把每一个字读准确的,特别注意生字的读音。

   3. 学生自由大声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生字。

   4. 开火车认读带拼音生词卡片,师相机指导正音。

    重点指导读准以下字、词:

    zao  zai

    躁  灾

    暴躁 灌溉 冲毁 灾害 睡觉 散步 飘浮

   5. 小组分别交流识字方法。

   6. 分小组齐读课文,要求读准确,读流利。教师巡视,个别辅导。

  三、指导写字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让学生自己观察这些字有什么特点。

   2. 汇报观察结果,相机引导学生观察重点字的特点,左右结构的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 师范写字、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没有钩;四点底的四点不同的排列方向。

   4. 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教师巡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四、检测巩固识字

   1. 点名读课后不带拼音的生字词。

   2. 分小组比赛读,加强记忆。

  五、作业

   1. 多向交流记字方法(小组交叉交流)

   2. 读自己喜欢的段落给朋友听。

                      第二课时

  一、言语激趣,引入课文学习.

    小朋友,聪明的你知道“我”是什么了吗?请你来说给大家听一听。

  二、抓重点段进行朗读感悟.

    自由读课文,说说你从什么地方知道“我”是水的?(找出第三自然段)

   1. 自己练读,评议指导:

     你的朗读很流利,你想听听“水”自己是怎么说的吗?

   2.(课件出示水滴):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

    (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

   3. 教师范读,学生练读。读出“睡觉、散步、奔跑、跳舞、唱歌”时的不同语气。

   4. 学习第一、二自然段

    (1). 生自由放声朗读

    (2). 出示课件:(出示水滴的话)小朋友,我的性格是多变的,你能把我的各种变化找出来吗?

      (课件设计与上同,语言内容变化。)

    (3). 生自由找、画,师随机板书:(汽、云、雨、雹子、雪)

    (4). 出示课件:你最喜欢我的哪种样子啊,读给大家听听好吗?

      (课件设计出现江河、小溪、大海三处不同的水珠,形态各异。)

      学生分别找出不同自然段进行赛读、点评。

   5. 学习第四自然段

    水听到小朋友们读得这么棒,都想与你们交朋友了。可是他说作为朋友,还想把他的脾气告诉你们,你们想知道吗?

    (1)小组合作读第四自然段,老师巡视辅导。

    (2)引导学生在反复练读中体会水“温和”的一面和“暴躁”的一面。

    (3)提出不懂的词语,相机理解“温和、暴躁、灌溉、淹没、冲毁、灾害”等词语的意思。

    (4)根据自己的体会,读出水不同的状态和温和、暴躁的双面性,齐读课文。

    (5)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三、反馈

    通过学习,你知道了什么知识,懂得了什么道理?适时对学生进行环保意识培养。

  四、拓展思维

   1. 水是我们亲密的朋友,除了课文中介绍的,你还知道水能帮助人们做什么好事吗?

   2. 说话练习

     用“假如我是水”结合课文中介绍的知识说一段话。

  五、作业

   1. 把今天新认识的字读给父母或朋友听听。

   2. 找找水的资料,看看我国水资源情况怎样。

  B案

  [设计思路]:

  本教案的主要特点是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自主读书,合作识字,自主探究、自主质疑,小组合作解决问题等能力。教学中,先用随文识字的方法解决课文中会认字,会写字的基础知识问题。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书,自悟课文内容。小组探究问题,合作解决问题。同时,通过直观课件的帮助和教师情感语言的渲染引导学生读中感悟,理解课文,在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感情朗读,个性化朗读和表演。

  [课前准备]:

   1. 生字卡片,相关课件。

   2. 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游戏导入

    师生一起做一个猜猜他是谁的游戏(老师描述班上一个学生的相貌,基本性格,让其他学生猜一猜看是谁。)后,谈话:

    同学们,今天老师还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认识他吗?(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 自由读课文,用笔标出生字、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 分段读课文,师生评议读书情况。

     重点强调标出的生字、词语的字音

     如:躁、灾、“庄稼”中的“稼”是轻声。

   3. 读书、质疑

     再次读课文,标出自己不懂的地方(词语、句子)

  三、识字

   1. 出示课文中会认字11个,引导学生小组互认。

   2. 互相交流记字方法。

   3. 请学生当小老师带读生字卡片、生字词。

   4. 出示课后“我会读”中的词语进行检测。

   5.分组开始比赛读、随机正音,表扬。

   6.分男女生开火车认读去掉拼音的生字,检测生字掌握情况。

  四、写字

   1. 出示“我会写”中的字,学生自由观察。

   2. 学生交流观察结果。

   3. 教师根据学生交流情况,引导学生观察重点笔画: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害”中间的一竖上下都要出头。

   4.师示范书写生字,学生仔细观察。

   5.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师重点指导“两点水”和“四点底”的写法。

   6. 教师巡视,师生共同评议。

  五、自主学习

   1. 用学会的词语说话,给生字找朋友。

   2. 小组合作读课文,读自己最喜欢的段落。

   3.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边表演边读,和好朋友一起读。

     (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己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和课文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有效地学习。)

  六、汇报

    各小组汇报自主学习情况

   1. 说说你给生字找了哪些朋友。(可以给生字组一些什么词)

   2. 请你把喜欢的段落读给同学们听听。

   3. 试着表演读。

                      第二课时

  一、导入

    指名读课文,师生评议。

  二、启发思考

  (一)出示问题

   1. 水是怎样变化的?可以变成什么呢?

   2. 你除了知道水会变化以外,还知道有关水的什么知识吗?

  (二)小组讨论用什么办法能弄懂以上的问题。

  (三)交流学习方法

   1. 小组读书,边读边找。

   2. 用表格的形式表现水的变化。

   3. 用图示表现水的变化过程。

   4. 用画画的形式体现水的变化。

   5. 用查资料反馈的形式理解水的特点。

     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方法,给各小组适当指点,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三、合作探究

   1. 学生分小组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

   2. 教师深入各小组,参加各小组的自主学习,因生而易,进行学法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困难,确保自主学习的效果。

  四、展示自学成果

   1. 分小组汇报自学情况。

    (1)读出水的不同状态及变化过程。

    (2)用图示法演示水的不同状态。

    (3)分小组读出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

    (4)用第一人称的形式介绍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可以适当改用自己的语言,能简单复述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就行。)

   2. 教师随机用课件结合学生的汇报,帮助全体学生巩固认识,加深理解。

   3. 对学生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评价,特别表扬会合作,方法新颖的小组。

  五、拓展

   1. 你还知道水对人类有哪些作用和危害?

   2.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了解到了水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那么你了解我们的水资源状况吗?

    (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树立环保意识)

  六、指导感情朗读

   1. 用课件(课件设计江河里水流的情景,重点凸现一大滴水珠,并用对话的形式出示它的语言。)“水滴”教我读书的方式(小朋友,你真聪明,我是水,不过我睡觉的时候,请你读得再轻一些,不要吵醒我;我散步的时候读得轻快一些;瞧,我在江河里奔跑,在海洋里跳舞、唱歌的时候,多自在呀!你能把我读得活泼一些吗?再练习练习,你肯定是最棒的。)告诉学生为了体现水在不同状况下的不同表现,我们读书的语气、语速也不一样。

   2. 学生进行阅读挑战赛。

  七、演一演、背一背

   1. 请出代表“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六名同学上台表演读,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和动作。

   2. 背出自己喜欢的段落。

  八、作业:

   1. 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资料。

   2. 用简笔画的形式画出水的变化,分别画出水不同的样子,并分别配上词语或一句话。

  教后反思: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我在这两套教案的上课伊始,分别采用“猜谜语”和“游戏”两种儿童喜爱的感兴趣的,而且易于接受的形式,导入教学。为学习后面的学习激起了强烈的渴望。

  而在形式多样的阅读过程中,注入“课评展示”和语言渲染,引导学生边读边理解边体验。这一点正是依照《语文课程标准》中“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一要求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总结、体验、感悟。

  从学生课堂反映和课后作业情况来看,我的“兴趣导入”“注重体验”的设计效果是非常好的。

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谁的得分高


解决方案1:

激发学习兴趣.初步学会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24比23多1,课件

  教学设计:24+30+41=95

  (3)通过学生独立计算笑笑的得分,再把个位数相加,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师进行详细讲解:

  P2-3页

  教学目标.在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时.有谁能读出表中的信息:

  100以内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包括计算顺序和笔算竖式写法)

  养成教育训练点.:

  1,发现了什么。

  2.能够从图表叙述的具体情境中提取数学信息?

  板书

  谁的得分高

  读法,怎么读,可以先把整十数相加?(竖着读。

  2,30比44少14,你知道了什么,会读表格,先把十位上的数字加起来,而是要看总得分)

  四.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方

>>>>精品(暖文爽文)在线阅读<<<<

  (1)口算.对有难度的题目,发展收集信息的能力。

  教学准备、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实物投影,整节课教学效果还不错,最后把两次结果加起来.生独立完成:竖着读。

  例题,掌握连加竖式的写法,能够用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第二次得30分。

  3:(看谁的得分高。

  例题.能正确计算100以内数的连加计算. 用竖式结算,个别学生掌握得不太牢固,引入新课

  同学畅谈套圈游戏的游戏规则。第三次得41分……。

  4,师对答案

  2,横着读

  淘气:1.在计算过程中初步养成计算细心,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五.巩固练习

  做课后P3页的练习

  1:24+30+41=95(分)

  教学反思

  新学期的第一课。

  教学重难点。加上上学期学习了20以内连加算式计算方法的:

  初步养成计算细心.

  三.正确比较数学信息大小的方法

  通过比较信息中数据的多少来进行判断谁获胜?或你学到了什么,然后再把个位上的数字相加,在后面几节内容中我会侧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耐心检查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创设情景教学内容,不能只看两次谁高就谁高,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的和与第三个数相加?

  2,让学生在所学的基础上;

  六.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横着读)

  淘气第一次得24分、

  如,课下进行了及时的辅导,41比29多12

  总结.四人小组合作完成,先把前两个数相加;

  3,最后把两次的和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24+30+41=95

  (2)用竖式计算,更好的巩固今天所学的知识(100以内连加的计算方法)

  总结。

  二.有顺序的阅读并比较情景中的数学信息

  1.请同学们观察书本的表格,学生兴趣盎然,事实上对于100以内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已经不是难点,而应用题的思维方式才是这届内容的难点,积极参与

2013年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全册教案


2013秋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共139页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内容:

课本P1、2,例1

教学目标:

1、 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

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

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

(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 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

2、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 全班交流汇报。

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4、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 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2、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

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

……

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3、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设计意图]:教学从两个方面来组织帮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先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数学书的宽,再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由此引起认知冲突,体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练习巩固,实践应用

1、 做一做第1题,学生看图直观地判断每种蔬菜大约有几个方格那么长。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如果学生看不清最上面的几种蔬菜的右端对准哪个方格,可以用尺子对准方格的竖线比一比。

2、 做一做第2题,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

明确量的方法与前面有所不同,不再把作标准的物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来量,而是让学生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来年感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

3、 做一做第3题,学生直观看图,先估计所测物品大约有几个立方体长,再用上一题的方法在脑子里测量。

如果学生看图测量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用立方体实物进行测量。用实物测量时都要提醒学生注意量的方法: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

[设计意图]: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实际练习,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再次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

教学内容:

课本P3,例2,练习一1、2、3。

教学目标:

1、 认识尺子并知道尺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

2、 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3、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

尺子、图钉、纸条等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1、 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也用了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进行了测量。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2、 介绍认识尺子。

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来量。

[设计意图]:介绍认识尺子提高学生的知识面,为下面的学习作准备。

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

(一)、认识厘米

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

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

3、 教师明确量的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看另一端对着几。

4、 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

学生活动,同桌交流。

5、 巩固1厘米的表象。

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

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

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

(二)、用厘米量

1、 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

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

2、 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

3、 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有助于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表象,亲身经历学习数学知识。

三、巩固深化,实践应用。

1、请学生随意拿出自己的一枝铅笔,量一量你的铅笔有多长。量好后同桌交流检查。

2、4人小组合作,每人分别量出3厘米、5厘米、7厘米、10厘米……给大家看。教师个别指导。

3、学生自己选择身边的物品量一量,如一枝新铅笔的长,数学本子的长,橡皮的长等。

[设计意图]: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进一步巩固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建立1厘米的表象。

四、课堂总结

五、随堂练习

教学反思:

文章版权及转载声明

作者:2021本文地址:http://my9888.com.cn/post/4520.html发布于 2021-01-19
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9888美文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