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私奔的故事?
以诗定情
司马相如(公元前179年一公元前117年)是西汉时期著名的大文学家,字长卿,蜀郡成都(今四川成都)人。关于他和卓文君私定终身的爱情故事,历来传为佳话。殊不知,乐府诗在其中起了媒人的作用呢。
司马相如原是汉景帝刘启(公元前156年一公元前140年在位)的侍从郎官。年轻时,好读书、学击剑,因慕战国时蔺相如的为人,改名相如。
有一回,梁孝王来京朝见景帝,跟从他一起前来的邹阳、枚乘等人,都是当时的文学名流。司马相如和他们相识之后,内心十分羡慕,于是便向景帝告病离职。经同意后,他便随同梁孝王和他的门客一起来到了梁国,做了梁王的门客。
梁孝王有一座名园——粱园。他做了梁孝王的门客之后,就经常在园中和其他宾客们一起饮酒作赋。一次,司马相如写了一篇《玉如意赋》呈给梁王,梁王十分喜悦,便赐给他一台贵重的琴,名为“绿绮琴”,琴上还刻着铭文:“桐梓合精”。
在梁王府期间,司马相如还写了一篇《子虚赋》,记述诸侯游猎的盛况,而名闻海内。后来,汉武帝读了这篇作品,大为赞赏,以为是古人所作,感叹地说:“我为什么就没赶上和他同时呢!”当时,司马相如的同乡杨得意做狗监(官名),就趁机对汉武帝说: “这是今人司马相如所作。”因此,武帝便召他进宫,命令他做郎官。为了迎合武帝的心意,司马相如又写了一篇记叙天子游猎的《上林赋》,深得武帝的推重。
司马相如本来是一个“家贫、无以为业”的人,因和临邛(县名,治所在今四川邛崃)县令王吉相友善,便经常去拜见。后经王吉的引荐,结识了临邛的大富翁卓王孙,到卓王孙家做客。卓王孙见司马相如丰姿俊雅,又是辞赋巨手,不仅置酒相待,还留在府中一起玩赏园池亭台。主人客人玩到高兴的时候,临邛县令便说:“我常常听人说起长卿很善于奏琴,何不在此弹奏一曲,以增乐趣,我们也可借机领略一下雅乐的韵味,饱饱耳福啊!”
司马相如本意再三推辞,但众人哪里肯依。他只得凝神端坐,专心致志地弹起琴来。那琴声,或如行云流水,或如凤凰求鸣,声声动人心弦,众人都听的如醉如痴,弹了一曲又叫弹一曲。卓王孙有一个女儿名叫卓文君,当时正丧夫寡居在家;年纪十八岁,貌美而又聪慧,且琴棋书画,无所不知,无所不能。司马相如又正好还没有娶妻,又从王吉嘴里得知文君是位贤淑女子,且多才多艺,便生了求凰之心。此时,月光如水,杨柳依依,司马相如在园中对月抚琴,不禁想起卓文君,想她既然十分喜欢音乐,莫如趁此机会,表达自己的爱慕之情。因此,他边抚琴边唱起自己创作的歌诗《琴歌》二首,其一是:
凤兮凤兮归故乡, 遨游四海求其凰。
时未遇兮无所将, 何悟今夕升斯堂。
有艳淑女处兰房, 室迩人遐毒我肠。
何缘交颈为鸳鸯, 相颉颃兮共翱翔。
其二是:
凰兮凰兮从风栖,得托孳尾永为妃。
交情通体心和谐,中夜相从知者谁?
双翼俱起翻高飞,无感我思使余悲!
谁知正好一个有心,一个有意。当司马相如来到临邛的时候,卓文君就早已听说了;今天相如来到卓家做客,即席弹琴赋诗,卓文君一直在门后偷偷注视着他,心里十分喜爱司马相如的仪容才学;现在又听到他的《琴歌》,暗自想道:“长卿有情,不知我文君也早已有意。”不禁大为所动,只怕自己配不上司马相如。
宴罢之后,司马相如又趁热打铁,备下厚礼,让人送给卓文君左右的侍从,并再次殷勤转达自己对卓文君的爱慕之情。卓文君前思后想,觉得这是一辈子幸福的事,如果错过机会,自己恐怕将饮恨终生,于是连夜偷偷离开家门,私奔到司马相如的住处。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来到,喜不自禁,二人悄悄地连夜购马,日夜兼程,回到成都,结为百年之好。
自古至今,大多数男人总是令人失望。司马相如自然也不例外。当他在事业上略显锋芒,终于被举荐做官后,久居京城,赏尽风尘美女,加上官场得意,竟然产生了弃妻纳妾之意。曾经患难与共,情深意笃的日子此刻早己忘却。哪里还记得千里之外还有一位日夜倍思丈夫的妻子。文君独守空房,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过着寂寞的生活。一首《白头呤》,“……闻君有二意,故来相决绝。愿得一人心,终老不相负。……”表达了她对爱情的执着和向往以及一个女子独特的坚定和坚韧。也为她们的故事增添了几分美丽的哀伤。
终于某日,司马相如给妻子送出了一封十三字的信: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读后,泪流满面。一行数字中唯独少了一个“亿”,无亿岂不是表示夫君对自己“无意”的暗示?她,心凉如水。怀着十分悲痛的心情,回了一封《怨郎诗》。
其诗曰:一别之后,二地相悬。虽说是三四月,谁又知五六年。七弦琴无心弹,八行书无可传,九连环从中折断,十里长亭望眼欲穿。百思想,千系念,万般无奈把郎怨。万语千言道不完,百无聊赖十凭栏。重九登高看孤雁,八月仲秋月圆人不圆。七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六月伏天从摇扇我心寒。五月石榴似水,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四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忽匆匆,三月桃花随水转,飘零零,二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下一世,你为女来我做男。
司马相如看完妻子的信,不禁惊叹妻子之才华横溢。遥想昔日夫妻恩爱之情,羞愧万分,从此不再提遗妻纳妾之事。这首诗也便成了卓文君一生的代表作数字诗。细细品读,其爱恨交织之情跃然纸上。
卓文君是聪明的。她用自己的智慧挽回了丈夫的背弃。她用心经营着自己的爱情和婚姻,终于苦尽甘来。他们之间最终没有背弃最初的爱恋和最后的坚守。这也使得他们的故事千转百回,成为世俗之上的爱情佳话。
卓文君司马相如的故事谁能讲的详细些
卓文君敢爱敢恨,拿得起放得下。当初只为一曲琴音便私奔司马相如,不计较他家徒四壁,当垆卖酒;后相如欲纳妾,又作决绝语讽之,不惜以决裂来成全爱情的完整。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爱情故事是中国罕见的典型:一个自主、为自己负责的女人,最终得到了她所要的爱与人生。“雪夜私奔”、“当垆卖酒”、“白头兴怨”被传为千古佳话。
卓文君生活于汉武帝时代,其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17岁,书上形容她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是人人所冀求的女子,却因父亲安排了一个政治婚姻,将她许配给某一皇孙,而让她的人生很快就跌入谷底,因为此皇孙是一个病人,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卓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但早年家贫,父母双亡,并不得志。他当时的生活并非琴书雅集,诗酒逍遥,风月无边。在无以自立的情况下,他抱着迷茫的希望来到边陲小县临邛投靠担任县令的好友王吉,寄人篱下,算得上是十分的失意,十分的潦倒了。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宴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
孙之女卓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求偶之意声声入耳,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卓文君不顾嫌隙雪夜私奔司马相如所住客舍,第二天索性双双驰归成都司马相如老家。这可能是中国爱情故事里,最勇敢、动人的私奔了。“雪夜私奔”,不是卓文君率性、任性,而是她有自信,相信自己的眼光,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对这件事情,卓王孙当然是盛怒难消,认为司马相如有辱衣冠,而宝贝女儿也太不争气,雪夜私奔,败坏门风,使他丢尽脸面;更主要的是司马相如是一个穷光蛋。由于司马相如豪情不减地典衣沽酒,今朝有酒今朝醉;卓文君也荆钗布裙,风风火火开始新生活。几个月后,他们干脆卖掉车马,回到娘家临邛,并在娘家对面租了一间屋,开了一家小酒店,卓文君淡妆素抹,当垆沽酒,司马相如更是穿上犊盘鼻裤,与酒保佣人一起洗盘子,忙里忙外地跑堂。
卓文君是一个罕见的女人,丝毫不慕虚荣,司马相如也是一个罕见的文人,从未因自身贫贱失意而自卑羞愧。
这是临邛衔上的一件天大新闻,顿时远近轰动,小酒店门庭若市,热闹非凡。卓王孙经不起亲朋好友的疏通劝解,迫不得已分给他们童仆百人,钱百万缗,并厚备妆奁,接纳了这位把生米已经煮成熟饭的女婿。也有人讲这是司马相如搬出的一套“赖皮”作风,逼那位爱脸面的岳父大人就范,于此也可见司马相如没有一般文人的穷酸相,颇具豪情,这也许是卓文君深爱他的一个重要原因吧。从此这对小夫妻又过上了整天饮酒作赋,鼓琴弹筝的悠闲生活。
这时,司马相如写下的《子虚赋》、《上林赋》,才华四溢,好大喜功的汉武帝拜读后,惊为天人,拜司马相如为郎官。
当时巴蜀两地形势不稳,司马相如凭着一枝生花妙笔,以一篇檄文,晓以大义,剖陈利害,并许以赏赐,消弭了危险的局面。汉武帝大喜,再拜其为中郎将,持节出使西南边陲地区,对蛮夷进行宣抚。司马相如声势赫耀地回到了成都,与卓文君会合后一路朝西南进发。当然是一定要绕道临邛去看看的,当地官员纷纷出廓相迎,百姓更是夹道欢呼,着实让岳父卓王孙风光了一把,觉得女儿真是“慧眼识英才”。
西南诸夷经过司马相如的宣抚与晓喻,尽皆奉表称臣,按理司马相如功在汉室,应该受到封赏,然而由于他自己困于书生之见,上书谏止汉武帝狩猎,更借谀讽劝,阻挠了汉武帝的兴致,后来只得了一个名位清高而闲散的官职。
中国传统道德向来有一种“目标正确论”,常常为了名分而放弃现实生活。但卓文君从来未逼丈夫追求功名,也没有这种渴求,她倒是非常会享受和司马相如在一起的不同旁人的生活形态。
两人成婚多年,卓文君一直没有生下子嗣,司马相如年纪渐长,对这件事情愈来愈介意,最后决定纳妾传递香火。可是,对卓文君来说,当年她为了这份爱,几乎与家人决裂,在她的生命里,这份爱深刻并且纯洁,她是不可能与另一个女人分享丈夫的。面对司马相如想要纳妾的念头,卓文君忍无可忍,作了一首《白头吟》,说道:
皑如山上雪,皎如云间月,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
今日斗酒会,明旦沟水头,蹀躞御沟止,沟水东西流。
凄凄重凄凄,嫁娶不须啼,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
竹竿何袅袅,鱼儿何徙徙,男儿重义气,何用钱刀为?
并附书:“春华竞芳,五色凌素,琴尚在御,而新声代故!锦水有鸳,汉宫有水,彼物而新,嗟世之人兮,瞀于淫而不悟!”
随后再补写两行:“朱弦断,明镜缺,朝露■,芳时歇,白头吟,伤离别,努力加餐勿念妾,锦水汤汤,与君长诀!”
卓文君哀怒的《白头吟》和凄怨的《诀别书》,使得司马相如大为不忍,想到当年的患难相随,柔情蜜意的种种好处,于是回心转意。
两人安居林泉,又度过了10年恩爱岁月,司马相如溘然长逝,卓文君终于尝到了未亡人冷冷清清的孤寂况味。回首前尘,恍然一梦,第二年深秋,形影相吊、孑然一身的卓文君也随司马相如赴九泉之下。
有人评价,卓文君是一个懂得为自己负责的人,无论是在爱情的高峰或者低谷,在得到或者失去爱情的时刻,她都很清醒,并且坚持到底;她拥有高度化解生命困境的智慧,遇到困难,她不会一哭二闹三上吊,而能够沉得住气,并且很有策略能力。即使到了今天,卓文君仍然还是一个令人钦佩的女人,她为“相信自己”做了最好的批注,甚至堪作现代女性的榜样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是什么?结局是什么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故事可说是家户喻晓。司马相如是西汉有名的辞赋家,音乐家。早年家贫,并不得志,父母双亡后寄住在好友县令王吉家里。卓文君的父亲卓王孙是当地的大富豪。卓文君当时仅十七岁,书上形容文君的美貌:“眉色远望如山,脸际常若芙蓉,皮肤柔滑如脂”,更兼她善琴,文采亦非凡。本来已许配给某一皇孙,不料那皇孙短命,未待成婚便匆匆辞世,所以当时文君算是在家守寡。 卓王孙与王吉多有往来。某日,卓王孙在家晏请王吉,司马相如也在被请之列。席间,免不了要作赋奏乐。司马相如得知卓王孙之女文君美貌非凡,更兼文采,于是奏了一首《凤求凰》。卓文君也久慕司马相如之才,遂躲在帘后偷听,琴中之求偶之意如何听不出。两个人互相爱慕。但受到了卓王孙的强烈阻挠,没办法,两人只好私奔。后回到成都,生活窘迫,文君就把自已的头饰当了。开了一家酒铺,卓文君亲自当垆卖酒。两人相濡以沫,日子虽清苦却也甜美。 卓文君与司马相如私奔,他父亲对女儿非常不满,但看她的生活那样的艰难,卓王孙给女儿一百名仆人,一百万钱财,一份嫁妆,让他们回到了司马相如的老家,置办些田地家产,好好过日子。卓文君得到了父亲的救助,与丈夫司马相如一起,过起了富足的生活。司马相如的辞赋深受后人的喜爱然而,天意又一次捉弄这绝代佳人。《文君复书》说的是司马相如赴长安赶考,对送行的妻子卓文君发誓:“不高车驷马,不笔此过。”聪慧多情的文君听此却深为忧虑,于是婉约而劝:“男儿功名固然很重要,但也切勿为功名所缠,作茧自缚。”此后一别,一等就是五年,五年时光毫无音寻,文君日日思君,暗暗垂泪。谁知后来,司马相如因为一篇《子虚赋》轰动文坛,做了皇帝的侍郎客。一日突然收到司马相如的信。卓文君接过信又惊又喜,拆开信一看,寥寥数语:“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聪明的卓文君瞧见在「万」字之后,少了一个「亿」字,当下心如刀割、泪眼婆娑。因为「无亿」即「无意」也,是丈夫对自己已然「无意」的暗示!於是,她强忍著悲痛,回了一封「倒顺书」《怨郎诗》给司马相如:
一别之后, 两地相思, 只说是三四月, 又谁知五六年,'